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床墊5狀況害你皮膚爛、睡不好!床墊多久該翻面?床墊清潔保養全攻略

健康2.0

更新於 10月07日09:49 • 發布於 10月07日16:00

你多久沒清過床墊了?很多人天天躺在床上,卻忽略床墊其實是藏污納垢的重災區!家事達人陳映如提醒,床墊若不定期清潔、翻面,除了會越睡越塌陷,還可能孳生塵蟎、細菌,甚至出現霉味、臭味,對健康跟皮膚狀況造成威脅。想讓床墊延長壽命、睡得安心,這篇清潔保養攻略一次教給你!

床墊清潔保養有撇步,延長壽命不必常常換

現代人一天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而睡眠品質攸關生活品質及健康,因此選購適合自己的床墊相當重要。但除了一開始選對床墊,後續的清潔與保養也不能輕忽。陳映如指出,當你每天睡在床上,其實也可能每天都在吸入塵蟎、細菌和濕氣!以下幾個重點,教你如何讓床墊乾淨、透氣又耐用:

床墊多久該翻面?3~6個月動一次

陳映如表示,一般來說,床墊約3到6個月就需要翻面或旋轉一次,讓床墊受力能夠平均,進而延長使用壽命。若是單面設計的床墊,只要將頭尾對調即可;若是雙面設計的床墊,則需要將床墊翻面。她提醒,翻面與旋轉其實是有差異的,民眾可以依照自家床墊的設計來選擇。

床墊清潔的方式?多做清潔保養延長床墊壽命

若想要讓心愛的床墊能夠陪伴自己更久,日常的清潔保養也不能少。陳映如建議以下事項:

  • 基本防護:鋪上保潔墊、定期更換床單。
  • 吸塵除蟎:若吸塵器有吸塵蟎或拍打功能的吸頭,會更加適合用來清潔床墊。而選擇有HEPA濾網的吸塵器效果最好,或者使用除蟎機。
  • 除濕防霉:將床墊立起來、搭配除濕機使用。
  • 去味除臭:撒上小蘇打粉,靜置2小時後用吸塵器吸乾淨。
  • 局部髒污處理:若有髒污,則可用舊牙刷沾點洗衣精直接清潔污處,再用擰乾的濕布反覆按壓吸淨。如果是尿液或飲料等液體造成的髒污,則建議先用乾布反覆吸乾,再進行清潔。

家中沒陽台曬床墊怎麼辦?3個在室內也能做的除蟎方式

對於家中沒有陽台或空間曬床墊的民眾,陳映如也提供了一些替代方式:

  • 每周吸塵:搭配除蟎機或具拍打功能的吸塵器。
  • 開除濕機:保持濕度在50%以下,能讓塵蟎脫水死亡。
  • 高溫殺蟎:每周用55℃以上熱水清洗寢具,或用烘衣機高溫烘乾。

床墊要定時更換嗎?這些跡象示警該換床墊了

雖然透過平時的清潔保養,可以延長床墊的使用年限,但陳映如提醒,若發現床墊出現明顯凹陷變形、有明顯去不掉的髒污及霉斑、散發異味如臭味或霉味,以及結構老化發出怪聲等狀況,就是該換新床墊的時候了。

此外,若床墊使用超過十年,也建議更換。陳映如說明,床墊出現異味,可能是因為潮濕或長期未清潔,導致內部孳生細菌、黴菌,此時更應盡快更換,以免影響健康。

床墊看起來乾淨?其實超髒

陳映如提醒,床墊看起來乾淨,其實長期累積的汗水、皮屑、濕氣會成為塵蟎與黴菌的天堂。不只會影響睡眠品質,還可能引發過敏與呼吸問題。與其等到「床墊出事」,不如每半年翻一次、定期除濕清潔,給自己一張真正乾淨的床!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陳映如老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延伸閱讀:

毛巾下緣「2條線」幹嘛用?大廠曝3功能別剪掉 毛巾用久變硬怎麼辦

發錢了快刷存摺!這筆錢一早入帳4萬元!到月底還有16筆津貼入帳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快訊/郭台銘媽媽今北醫辭世 享嵩壽100歲 !北醫附醫回應了

三立新聞網
02

每天刷牙卻還是蛀牙、牙齦發炎?醫曝「這個動作」害的 一票人超錯愕

常春月刊
03

肺炎已成第三大死因!專家:65 歲以上務必接種「這2劑疫苗」

健康醫療網
04

長壽秘訣曝 沖繩人愛吃「1甜食」!很少健身也不跑步

三立新聞網
05

明天立冬!麻油雞、薑母鴨太燥熱 中醫揭「白蘿蔔是養生首選」

中天電視台
06

不只變胖!千人調查揭「3大NG行為」恐讓代謝變差:外食族這樣吃才營養

優活健康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