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人學者分析「大罷免大失敗」斷言:民進黨10年優勢終結
台灣今夏「大罷免」與「核三延役」公投結果揭曉,7席國民黨立委全部成功守住席次,而核三公投雖有434萬餘張同意票、大幅領先不同意票,但因投票率不足1/4門檻,最終仍未通過。此結果被視為民進黨的一次重大挫敗。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日籍教授小笠原欣幸過去曾多次精準預測台灣選舉走向,包括2020總統大選、2022九合一及2024總統大選,他分析,這場「夏之陣」象徵民進黨自2014年起所維持的10年相對優勢已經落幕,台灣政治正式邁入「朝野勢均力敵」的新局面。
小笠原指出,7月首波大罷免後,民進黨的挫敗局面其實已成定局,8月的投票結果不過是「消化試合」,再次凸顯執政黨基層動員能量不足。他直言,罷免全敗對賴清德政府而言,是一次嚴重警訊。
另一方面,核三延役公投同意票達434萬餘票,占比74.2%,雖未過門檻,但壓倒性優勢顯示「社會氛圍已經逆轉」。小笠原分析,原本台灣長期以來支持「非核家園」的比例較高,但隨著半導體與AI產業對電力需求劇增,加上再生能源進度落後,台灣實際上不得不依賴火力發電,再疊加太陽能板引發的環境破壞與地方政治疑慮,讓民眾對「非核」政策失去信心。
小笠原強調,支撐民進黨10年優勢的兩大論述「抗中保台」與「非核家園」正逐漸失靈。前者在兩岸局勢緊張的背景下,已不再是唯一能凝聚民意的核心價值;後者則在能源現實與產業需求下面臨逆風。若民進黨未能提出新的願景與論述,未來恐難以重新凝聚社會支持。
至於在野陣營,雖然這次因「反民進黨」而嚐到甜頭,但小笠原提醒,僅憑反對並不足以保證政黨輪替。他指出:「能否在2028年大選中勝出,取決於是否能提出清晰的國家藍圖,而不是單靠批判執政黨。」
小笠原總結,2025年「夏之陣」以執政黨大敗、在野黨大勝收場,朝野政治版圖正式翻轉。他認為,民進黨必須冷靜檢討失利原因,重新建構核心論述;而在野黨則應該超越反對角色,否則即便有優勢,也未必能完成政黨輪替。能從這場挫敗與勝利中汲取正確教訓的一方,將更有機會在2028年的選戰中占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