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壓力讓大腦「說謊」製造食慾 正念飲食助擺脫假性飢餓

中天電視台

更新於 19小時前 • 發布於 11月02日06:42

飯後不到1小時又想吃東西,當心假性飢餓找上門。國外多項研究顯示,當人們處於焦慮或無助狀態時,壓力會讓大腦製造進食慾望。營養師薛曉晶建議,民眾可透過「正念飲食」訓練,學會分辨真假飢餓,避免情緒性進食帶來的健康問題。

當人們感到孤單、焦慮、無助或疲倦時,大腦會錯誤解讀這些訊號,產生假性飢餓。(示意圖/Pexels)

薛曉晶在臉書引述多篇研究指出,當人們感到孤單、焦慮、無助或疲倦時,大腦會錯誤解讀這些訊號,產生假性飢餓,也就是「情緒性進食」。這種狀態會使體內「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升高,增加對高糖、高脂食物的渴望。

「情緒性進食短期內雖能讓大腦分泌多巴胺,產生愉悅感,但在獲得暫時性滿足後,往往伴隨更強烈的罪惡感。」薛曉晶表示,長期下來可能造成體重波動,甚至發展為暴食症等飲食障礙問題。

陷入假性食慾的徵兆包括:吃完正餐不到一小時就想吃甜食、心情不好時特別想吃東西。(示意圖/Pexels)

根據薛曉晶的分析,陷入假性食慾的五大徵兆包括:吃完正餐不到一小時就想吃甜食、心情不好時特別想吃東西、明明不餓卻不斷找東西吃、進食後出現內疚感,以及晚上特別容易嘴饞。

為了幫助民眾擺脫假性飢餓,薛曉晶推薦三步驟正念飲食法。第一步是當有食慾時,先停3秒問自己「我需要食物,還是需要放鬆」。她解釋,真飢餓通常是距離上一餐3小時以上,且肚子有輕微咕嚕聲;而假飢餓則是飯後不到一小時、只想吃甜的或炸的食物,且多在情緒低落時出現。

第二步是用非食物的方式安撫自己,讓大腦回到覺察是否真餓的狀態。薛曉晶建議可以泡一杯熱茶、做深呼吸、聽音樂、散步、伸展身體,或寫下當下的感受。

選擇低升糖指數、富含鎂與色胺酸的「穩定型點心」代替暴食,有助於血糖穩定。(示意圖/Pixabay)

第三步則是選擇低升糖指數、富含鎂與色胺酸的「穩定型點心」代替暴食,有助於血糖穩定、刺激血清素分泌,進而穩定情緒。她推薦的穩定型點心包括地瓜加無糖豆漿、無糖優格加燕麥加肉桂粉、山藥泥加枸杞,以及黑巧克力加堅果並深呼吸三次。

薛曉晶強調,正念飲食訓練能幫助降低吃甜食的慾望與情緒性進食的發生率,同時增強自我覺察與自我同情,從根本預防因情緒引發的飲食問題。

立刻加入中天新聞LINE官方帳號,一手掌握當權者不想讓您知道的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2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3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06

愛吃「2美食」要注意!台中婦頭暈送醫驚罹大腸癌 醫:小心7徵兆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