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自嘲「邊緣人」、在社交場合中爆發蕁麻疹...內向者的獨白:你不必鋒芒畢露,也能自帶光芒
職場上,內向經常被視為需要被克服或改進的缺點。但事實上,許多著名CEO都具有內向者特質,關鍵在於如何以最好的方式發揮所長。
你是否是開會時最隱形的參與者,從不主動開口?你是否會在被突然提問時腦袋一片空白,打電話給客戶前常看著小抄深呼吸,一按撥出鍵又緊張到馬上掛斷?
如果是的話,不需要感到焦慮,你很有可能跟微軟(Microsoft)共同創辦人比爾 · 蓋茲(Bill Gates)、特斯拉(Tesla)執行長伊隆 · 馬斯克(Elon Musk)等著名CEO一樣,都是內向型的工作者。
(你可能也想知道:比爾・蓋茲、馬斯克都測過,5分鐘用MBTI人格測驗找到天賦)
外向的人才能當CEO?結果跟你想的不一樣!
《哈佛商業評論》曾做過調查,有超過6成企業高管認為,性格內向者的領導能力不如外向者。在紐約市立大學的調查中,甚至有超過96%企業領導人自認是外向者。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美國知名研究組織經濟研究局( NBE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成員涵蓋全美各大學1,700多位經濟學家,歷年有43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在其一份針對CEO特質與企業政策的研究報告中指出:
外向性得分高的CEO,投資回報率卻低了2%,反而內向型CEO的公司整體表現更佳。
管理學大師科林斯(Jim Collins)在研究上百間傑出企業的CEO後也發現,大多數領導者並非開朗外向,而是具有內向者特質。
由此可見,內向者固然有其受限之處,但只要找到合適的工作方法,並不影響他們邁向卓越。目前在國際非營利組織Give2Asia擔任慈善顧問的張瀞仁便是其中之一。
教室角落的邊緣人,如何發掘內向者獨有的超能力?
26歲進入由男性主導的運動經濟領域,協助台灣球員與大聯盟簽約;也曾在美國路易斯安納州政府任職,負責亞洲與美國的雙邊採購貿易。身在如此崇尚外向的職場文化,張瀞仁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內向者。
「你成長過程中一定有遇過我這種人,教室都坐在角落,不惹麻煩但超沒存在感……
繼續閱讀全文👉🏻 曾自嘲「邊緣人」、在社交場合中爆發蕁麻疹…內向者的獨白:你不必鋒芒畢露,也能自帶光芒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