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不會開戰? 《時代》曝中國「無聲」統一台灣戰略
雖然外界頻頻預測中國將於2027年對台灣發動軍事行動,但越來越多跡象顯示,北京可能無須動武,便可逐步實現「統一台灣」的戰略目標。透過經濟、政治及心理戰,還有對西方衰退的耐心觀察和等待,中國或許能在「不費一槍一彈」的情況下,動搖台灣民心、削弱美國的影響力,進而達成它長期的「和平統一」野心。
《時代》(Time)雜誌分析,近幾年來,許多高階官員預測中國將在2027年入侵台灣。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Pete Hegseth)今年5月表達過這項看法,台灣前外交部長吳釗燮在兩年前也曾如此警告,而美國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更在4年前便提出類似觀點。
在這些言論前,人們很容易將2027年視為幾乎確定的關鍵時間點。然而,有許多理由顯示這件事可能根本不會發生,其中最讓人擔憂的現實是,中國可能根本不用開火,就能達成對台灣的統一企圖。
「入侵」這個詞雖然簡單,背後卻涉及極為複雜的操作。中國也許會試圖發動兩棲登陸戰,利用稍早在廣東出現的大型專用登陸艦艇。不過,這對中國未經實戰考驗的海軍來說,是非常魯莽的行動。更有可能的劇本,是「封鎖台灣」,就像2022年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北後,中國實施的小規模軍事封鎖。北京還可能發動大規模網路攻擊。
而且,雖然美國總統川普的態度反覆難測,但美國仍很可能介入。這場衝突不只可能成為台海戰爭,更可能引爆美中兩大強權的直球對決,但對北京核心的領導層來說,這樣的風險讓人畏懼。
中國從未明確暗示統一時間
關於2027年的各種猜測,還必須從提出者的身分及動機來看。台灣人民須感到被支持和保護,因此,他們希望國際社會重視這項威脅可以理解。而美國正深陷這場定義時代的中美對抗之中,「中國即將入侵台灣」的說法,成為1種有效的號召工具,用來凝聚盟友,共同向中國施壓,防止北京貿然行動。
而唯一對2027年保持沈默的是中國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談過很多次「統一」,但從未對時間表做出任何明確暗示。雖然外界常將中國領導人形容為咄咄逼人,但他們的最大特徵其實是「謹慎」。
中國目前國內經濟困難,中共高層也清楚,社會的穩定極為脆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爆動亂。重大的軍事行動失敗,那可能正是導致政權垮台的導火線。因此,他們不會輕啟戰端,除非有絕對勝算。
「等待」西方衰退更具吸引力
這就是「等待策略」的由來。從北京的視角來看,他們每天都能看到西方世界走向衰退的證據,無論是否正確。西方社會在幾乎所有議題上都嚴重分裂(諷刺的是,唯獨在「中國威脅」議題上較為團結)。台灣內部的政治同樣極端化,賴清德政府日前針對在野立委的罷免行動,被廣泛視為鞏固政權的操作。
對中國而言,他們寄望台灣人看到西方1年比1年無力,而逐漸轉向中國。傳統「血濃於水」的說法,會讓中國「兩岸文化同源」的統一訴求,變得更具吸引力。這項趨勢有跡可循,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最近的調查,雖然仍有49%的人認為美國比中國可靠,但已有高達43%的人持相反意見。
若在十年前,這種「不費一兵一卒」的統一劇本還是天方夜譚,但今天看來,已經不能完全排除。而在未來幾年,若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持續系統性衰敗,這種可能性還會上升。對中國而言,若能贏得心理戰,就不需要登陸艇,也不需要高科技飛彈。他們只須靜待西方繼續自我瓦解。
顯示全部
留言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