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報告指「台美軍事合作」升級 陳冠廷:從傳統軍售轉為全方位合作
Newtalk新聞
美國國會研究處(CRS)最新報告指出,台美關係升級不只是軍備數字成長,更是台美在訓練體系、交付速度以及產業韌性三個層面的質變,對於強化台灣整體防衛韌性具有重要意義。民進黨立委陳冠廷今(5)日受訪表示,台美合作已從傳統軍售,擴展到全方位的安全合作。
陳冠廷今日接受《Newtalk》訪問時指出,在訓練體系方面,台灣自2023年起參與「國際軍事暨訓練」(IMET)計畫,讓台灣年輕軍官能直接進入美軍專業軍校受訓。「這不僅是訓練機會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建立共同作戰語言,強化兩軍聯合作戰的基礎」。
在軍售交付速度方面,陳冠廷強調,美國透過「外國軍事銷售制」(FMS)對台軍售,提升台灣國防能力,並透過「總統撥款權」(PDA)與「外國軍事融資」來解決過去軍購交付時程過長的問題。「PDA機制讓美國能直接從國防部庫存提供台灣防衛物資,大幅縮短裝備到貨時程;FMF則提供新的財務工具,讓台灣在軍購上有更多彈性」。
他特別提到,「台灣安全合作倡議」(TSCI)強調聯訓與後勤整合,特別是無人系統與後備動員的發展。「這些合作不能只停留在政府層級,我們應該確保這些合作落地,同時把維保與訓練需求導入本土產業與地方民防」。
「從2015年到2025年,美國對台軍售總額超過 280億美元,加上PDA計劃 15億美元,這些投資必須轉化為實質的防衛能力」,陳冠廷表示,台灣國防預算從2019年至2023年平均每年成長近 5%,今年更計劃將軍費提高至GDP的 3%以上,展現強化自我防衛的決心。
陳冠廷認為,台美合作已從傳統軍售擴展到全方位的安全合作。經濟部水利署與美國陸軍工程兵團在治水、防洪、氣候調適等領域的技術交流,正是這種全面合作的體現。「真正的安全不只是武器裝備,更包括基礎設施韌性與民生安全」。
「面對區域安全挑戰,台灣必須形成真正的『整體防衛韌性』」,陳冠廷強調,這需要將軍事合作的成果與本土產業結合,強化地方民防能量,讓每一項投資都能發揮最大效益。透過台美深化的戰略夥伴關係,台灣將持續提升整體防衛能力,為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做出貢獻。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