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開型安養信託 8家讓利給民眾的銀行在這裡
為了避免民眾拖到快要出狀況了才想要辦理安養信託,信託公會力推預開型安養信託,讓民眾趁著身體狀況良好、神智清楚時,先跟銀行簽訂安養信託契約。不過,各家銀行的收費並不相同。
信託業者解釋,預開型安養信託在啟動之前,也就是受託銀行開始從信託財產撥錢支付受益人的各種費用之前,銀行會向委託人收取兩種費用,一是簽約手續費,另一是信託管理費。
其中在簽約手續費方面,屬於一次性費用,根據信託公會網站揭露資料,23家辦理安養信託的銀行,有收簽約手續費者,目前收費介於999~5999元不等,差異很大。
一銀、土銀、合庫、中信,免簽約費
不過,有4家銀行讓利給民眾,免收簽約手續費,分別為:第一銀行、臺灣土地銀行、合作金庫銀行、中國信託銀行。
信託管理費方面,安養信託契約啟動之前,有收信託管理費的銀行也是收費差異很大,每年收取費率介於信託財產的0.1~0.5%,且有每月最低100~1000元的規定。
土銀、華銀、三信、遠銀、永豐,啟動前免管理費
不過,也是有5家銀行讓利給民眾,安養信託未啟動支付之前,免收信託管理費(或稱帳管費)的銀行包括:臺灣土地銀行、華南銀行、三信銀行、遠東銀行、永豐銀行。
眼尖的讀者不難發現,臺灣土地銀行無論在簽約手續費,抑或安養信託啟動前的信託管理費,全部免收,堪稱讓利給民眾最大的銀行。
信託業主管指出,實務經驗顯示,安養信託的受益人年齡以75~77歲最多,顯示民眾通常都是拖到有需要了才會向銀行辦理。例如,家屬發現開始有輕微失智了,想辦理安養信託,避免財產被挪用,但因太晚開始,可能無法針對給付條件、財產分配等等,進行良好規劃。
預開型安養信託旨在解決上述痛點,讓民眾在身體狀況良好、神智也清楚時,就跟銀行簽訂安養信託契約。
預開型安養信託啟動前,只需撥入少量資金
由於「信託法」規定,委託人如果沒有把財產交付信託,信託契約無法生效,因此,民眾辦理預開型安養信託,仍須把財產撥入信託帳戶,但銀行通常只會要求放入少量資金,等快要開始啟動時,再撥入大筆財產。
另外,預開型安養信託開始支付受益人的各種費用,像是看護、居家照顧、安養機構、每月固定生活費等等,才算是安養信託開始啟動,在此之前,安養信託只能說是簽約生效,但還沒開始啟動。(推薦閱讀)信託公會推展預開型安養信託 守護高齡者財產
預開型安養信託在簽約時,會收取簽約手續費;簽約後、啟動前,會收取信託管理費;啟動之後,會繼續收取信託管理費,但收取的信託管理費通常會比啟動之前來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