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OpenAI的野心是「AI版Windows」:將第三方App嵌入ChatGPT+簽下1兆美元算力,為何全盤All in勝率更高?

數位時代

更新於 10月08日05:08 • 發布於 10月08日05:00

重點一:OpenAI以ChatGPT為核心,推動「應用在ChatGPT內運行」,企圖成為AI時代的「Windows」平台。

重點二:OpenAI與AMD達成長期採購與股權認股權證交易,建立NVIDIA(輝達)的主要替代供應來源,鞏固平台主導權。

重點三:OpenAI同時布局消費產品、API與資料中心夥伴關係,在泡沫期汲取資本與需求,強化其在AI價值鏈的整合地位。

OpenAI近期密集公告展現一致的戰略:以ChatGPT為平台核心,讓第三方應用在聊天介面中「被標記、被呼叫、被協作」,將使用者需求聚合於ChatGPT環境。

DevDay 2025主題演講示範了在ChatGPT內直接運行Canva(設計海報)、Zillow(互動地圖找房),以及更多即將擴充的內建應用(如Booking.com、Expedia、Spotify等),讓應用體驗不再依賴手機App或網站入口,而是「存在於ChatGPT」。

AgentKit來了!ChatGPT升級為「AI代理的大腦工廠」

此外,OpenAI日前發布了AI代理人的整合工具組AgentKit,其功能類似於工作流自動化工具n8n。透過「Agent Builder」功能,可在可視化畫布上建立多代理人工作流、拖拉節點、進行版本控管與預覽執行,並可設定安全護欄。

與n8n不同的是,AgentKit不僅設計工作流並觸發程序化鏈結,更著重於推理、工具呼叫、護欄與系統性評估與優化,因此更像「構建智能體」的控制台,而非單純的自動化器。簡言之:AgentKit是「做AI代理的大腦工廠」,n8n更像是「接線生自動化」;前者重推理與評估,後者注重連接與流程。

OpenAI發布AgentKit的戰略意義在於,OpenAI將「建置→部署→監測/評估→優化」的代理人全流程納入自家產品線,降低對第三方編排工具的依賴。

n8n是什麼?4個月身價飆6.5倍,有望成下一個AI獨角獸

OpenAI的野望:打造AI時代的「Windows」作業系統

開放第三方應用在聊天介面被呼叫的意義如出一轍。近日在海外社群引發熱潮的iOS社交App「Sora」亦同,目的都是要將使用者牢牢留在OpenAI的生態系之內。

OpenAI推Sora 2+社交App!新功能cameos可把自己「嵌入影片」,AI版TikTok將成殺手級應用?

除了產品面的發布,更不用提OpenAI在算力基礎建設上的佈局。2025年內,OpenAI已簽下累積約1兆美元的算力合約,主要合作對象為NVIDIA、AMD、Oracle與CoreWeave,使其在未來10年可取得超過20 GW的運算容量。

綜合以上OpenAI近期的佈局,知名科技分析師Ben Thompson在電子報《Stratechery》中分析,OpenAI正以「擁有使用者」掌控分配權,企圖重現PC時代如Windows般的聚合力: 先以爆款產品(ChatGPT)聚集用戶,再吸引開發者形成正回饋,最終使平台地位穩固。

Thompson強調,此一策略使「應用是否在ChatGPT中」成為各種App可見性與存續的分水嶺,凸顯OpenAI打算成為AI作業系統的野心。

備援供應:為何讓AMD成為「NVIDIA平替款」很重要?

Thompson分析,在計算供應上,OpenAI正在推動「備援供應」的歷史重演。他舉例,IBM在1980年代初期要做PC時選擇Intel作為主要處理器供應商,但不願把命脈完全交給單一廠商。為分散風險、確保議價與供應穩定,IBM要求Intel將處理器技術授權給另一家公司。

而這家「備援」就是AMD——其與Intel淵源深、擅長做授權晶片。結果形成「雙供應商」格局:同一套規格有Intel版,也有AMD版,讓IBM不會被單一供應商掐住喉嚨。此安排後來深刻影響了PC產業的競爭與供應鏈動態。

Thompson指出,當年「雙供應商」格局的真正受益者是微軟。因為只要PC賣得多(不論是裝Intel或AMD晶片)、第三方軟體跟著做,Windows的安裝量與軟體庫就越來越強,地位更穩。 換言之,雙供應商解鎖了PC的規模經濟,而規模帶來的網路效應大部分流向微軟的軟體層。

時間回到現代。OpenAI本週與AMD達成長期合作:自明年起承諾購買「6 GW」規模的AMD MI450晶片算力,並以認股權證機制連結OpenAI與AMD的長期利益。

AMD股價飆漲近24%!蘇媽捧「最高1.6億股權證」換OpenAI算力大單,輝達獨大格局鬆動?

Thompson解讀,若OpenAI成為生態系統的關鍵軟體層(如當年的微軟Windows),NVIDIA的長期定價權就可能被削弱(如當年的Intel),因為AMD顯然是當前最合理的「NVIDIA替代方案」。

他也指出,NVIDIA仍可憑藉性能與CUDA生態取得高額利潤,但OpenAI的雙供應布局強化其談判力與平台主導權。配合Google(TPU)、Amazon(Trainium)、Microsoft與Meta自研晶片,以及Apple擴展Apple Silicon至資料中心,整體市場正出現「去單一供應商化」趨勢;OpenAI則試圖以用戶與平台地位,成為推動替代計算供應的關鍵動能。

AI泡沫不用可惜:為何OpenAI「不囉唆All in」勝率更高?

Thompson坦言,先前主張OpenAI應聚焦消費端、把企業API留給Microsoft,如今改變觀點:在純成長期且泡沫資本旺盛時,OpenAI直接「不囉唆All in」更能擴大戰果,因為現階段資本仍願意為宏大敘事與基礎設施買單。

從OpenAI的布局可見,從消費端(ChatGPT、Sora應用)到開發者API(AgentKit、GPT-5 Pro、Codex GA),再到資料中心(與Oracle合作、向NVIDIA與AMD採購)的全包策略,正以「產品—平台—供應鏈」整合,全盤押注市場資本以最大化生態資源,提升勝率。

Thompson強調,泡沫期的持久回報不在於單純的GPU,而在於形成長期可用的基礎設施(如發電與資料中心)。OpenAI的品牌與聚合需求使其成為資本的主要受益者,亦牽引Oracle與AMD的股價反應。

更廣義地看,Google擁有自上而下的整合堆疊,但面對的不是多個分散的競爭者,而是一個以OpenAI為中心逐步統一的生態系;這正是「聚合需求的力量」在AI時代的體現,說明OpenAI的「Windows化」是合邏輯且可見的路徑。

延伸閱讀:ChatGPT正式開放第三方App:Spotify、Canva首波進駐,未來可望透過AI「叫Uber」
AI工具50強出爐!新創最愛OpenAI,這款「Vibe coding應用」狂吸45億營收躍升最大黑馬

資料來源:StratecheryOpenAIMehul Gupta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李先泰

延伸閱讀

冰島藥王出手救美時!台灣生技廠200億收購「美國製造」概念股,股價3天暴漲3成
企業新職位「長壽長」CLO是什麼?籌組跨世代團隊、顛覆傳統福利結構等3大關鍵任務靠他!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直播認割韭菜!泡泡瑪特員工:價格「確實過分」 股價蒸發近4成

三立新聞網
02

起底/日產靠台灣神秘買家續命 台灣隱形千億富豪曝光

鏡報
03

普發1萬上車0050!20年翻成14萬 讓台積電、鴻海幫你生財

三立新聞網
04

一萬元的金錢考試,你願意讓孩子交空白卷嗎?

moneybar
05

獨家/以為拿錯訃聞? 鎢鋼大王廖萬隆改姓張原因曝

三立新聞網
06

爸爸回來了!黃仁勳留台1天半行程曝 這原因沒空逛夜市:我想他了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