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不是每個長輩都適合自宅養老!子女該評估5大重要指標,並非住機構就是不孝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3小時前 • 康哲偉

據調查,68%的65歲以上長者,希望老了之後能和子女住在家裡,願意去住安養機構的不到2%,顯示自宅還是長者心中最理想的養老地點。即便如此,並不是每個長者都適合住在自己的家裡。(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按:面對父母的長期照顧問題,很多人會陷入兩難,是選擇讓爸媽住在自己家裡,還是選擇安養機構?其實,這並不是「孝順」與「不孝順」的問題,而是關於選擇最適合長輩生活的方式。本文將幫助你理解哪些情況下居家養老並不適合,並提供挑選安養機構的6大要點,讓你能選擇一個既安全又有趣的環境,讓父母安享晚年。同時,我們還會探討安養機構的經濟負擔、社交活動以及照護質量等多方面的考量,讓你能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不是每個高齡者都適合自宅養老

根據調查,68%的65歲以上長者,希望老了之後能和子女住在家裡,願意去住安養機構的不到2%,顯示自宅還是長者心中最理想的養老地點。

即便如此,並不是每個長者都適合住在自己的家裡,因為只要具有以下狀況,都可能讓溫暖的家變成意外的溫床:

一、居家環境不佳:如果居家條件不適合年事已高的長者,如位於高樓且無電梯、動線障礙物多容易造成跌倒,或所處區域因治安不佳有居家安全的顧慮,在無法改善的情況下,便需有遷出的準備。

二、缺乏親人照料:無論是不婚、失婚或喪偶,獨居生活因無人照應,平日得煩憂日常生活大小事,意外發生時亦缺乏立即的協助,選擇老人公寓或安養機構,不僅能維持一定的自主性,亦能解決安全上的顧慮。

三、配偶生病:當銀髮夫妻有一人無法自理生活,另一半常得扛起主要照顧的重責,若狀況嚴重到得二十四小時照料,為維持妥善的照顧品質,以及照顧者的健康,就必須仰賴照護機構的資源,而非待在家裡。

四、身體機能衰退:許多長者雖然外表看似健康,但因老化緣故,常常身體不受控制、力不從心,像是手腳無力、視力與聽力退化等,使得日常生活變得不便,也增加意外發生的風險。

五、缺乏社會互動:即便與子女同住,因世代生活步調與價值觀不同,一天可能講不到一句話或見面便叨唸個不停,長久下來難免會心生嫌隙,甚而罹患心理疾病,因此,有些長者會轉向安養設施,尋求年齡相仿的友伴,參加各式活動以獲得社會支持。

讓爸媽住安養機構,也是一種孝順

安養機構成員為生活可自理的長者;養護機構、長期照護機構、護理之家成員為需他人長期照護的長者;綜合多層級照護機構則兼具前三者的功能。

過去,安養中心良莠不齊,總讓人有「入住」就是「等死」的恐懼,隨著社會進步,力求專業的機構愈來愈多,除了設備先進,還配有護理、社工、照護人員,甚至各種宗教、心理治療等人才,亦有豐富的休閒活動與學習課程,吸引不少健康的老者入住,熱門的機構甚至得排上好幾年才輪得到。

因此,孝與不孝,不該再以「住家裡」或「住機構」二分法論定,而是該問彼此,哪一種方式最適合:

一、帶長輩親自挑選與體驗:與其要長輩「遵守」子女的決定,不如親自帶他看看未來居住環境及生活模式,許多人看完之後,態度便會完全改觀。

二、評估居家照顧的資源:以獨居長者為例,考量子女多在國外或外縣市,若有突發狀況或意外,遠水難救近火。而安養機構裡有專業護士,以及二十四小時輪班的看護在照顧,相對較為周全。

三、經濟能力是否足以支應:入住安養與照護機構,需支付費用除了抵押金,包括管理費、伙食費、公用與私人電費,每人每月至少約需2萬5千元以上,經濟能力會是一個門檻。

四、家裡與安養中心互相搭配:擔心長輩久待機構難免孤單或怕照顧不周,除了可定期探視,亦可於固定時間接長輩回家,安排孝親行程,讓子孫同樂表達孝順之意。

如何選擇優質的安養機構?

幾乎每個家庭在尋找安養機構,都會歷經貨比三家的過程。由於安養機構是針對生活能自理的長輩所設置的,因此,在挑選的時候,不妨掌握以下重點,才能覓得優質,又有保障的養老空間:

一、參考政府相關評鑑: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與各縣市政府社會局的網站,皆可查詢合法立案的安養機構及最新評鑑,評鑑為優等或甲等的機構較有保障。

二、軟硬體設備:硬體方面,如房間設備、扶手、電梯、動線、座椅設計、呼救系統、隱私安排等是否符合老人需求。軟體方面,如社工服務、醫護服務、膳食服務、復健及緊急送醫服務等是否安排完善。

三、周邊生活機能:由於長者身體健康,可以自由進出活動,應將周邊交通與購物、就醫的便利性考慮進去,如此才能維持對個人生活的掌控感,去除被遺棄的感覺。

四、學習課程:若機構具備豐富的活動與學習課程,除了可幫助長者快速融入、結交朋友,還能接觸新知,增加成就感,帶來更多生活的樂趣。

五、不迷信低價:不少機構以低價攬客,強調只要五十萬、一百萬元就能一價到底,不需要支付額外費用,此類機構以量制價的行銷方式,代表多無長遠的規畫,在安全與服務品質上必然打折扣,也容易因經營不善而倒閉。

六、具多種照護功能:由於長輩年事已高,若已住慣了一個地方,多不愛再度移動,因此,挑選安養機構時,若同一地方亦有照顧生活無法自理的「養護」功能,比較不用擔心將來身體變化時,為了尋覓下一個機構而疲於奔命。

書籍介紹

當爸媽過了65歲:你一定要知道的醫療、長照、財務、法律知識
作者:康哲偉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4/11/01

作者簡介
康哲偉

曾擔任知名職場雜誌副總編、財經管理雜誌副主編,多次獲得國內外新聞報導獎項肯定。

在邁入中年,全力拚搏事業之際,卻遭逢父親意外跌倒,短短一年,時年七十九歲的父親由健步如飛到二度跌倒臥床,全職照顧的母親也因心神、體力不繼出了車禍,於是家人分工、醫療、財務、看護與法律等問題紛沓而至,接二連三的骨牌效應讓他心力交瘁、生活秩序大亂。

平日對「老」毫無所悉,亦少有準備,一旦年邁至親入院、臥床,種種出乎意料的狀況,有如「每日一小考、每週一大考」,原該衝鋒職場的他,被迫放慢腳步,進而轉換跑道,提早修習「老」這門深奧的學分。初入照顧的領域,彷如入學新生,過往閱歷幾無助益,一切都得重新摸索,面對無數的挑戰、煎熬與疲累。當風暴來臨,影響層面從病人到全家,甚而生涯、事業,無人能真正置身事外。

苦難,常常是化了妝的祝福。在父親逝去後,他決定分享自身經歷,企畫這本給上班族看的「知老小百科」。全書以六十五歲退休年齡為基準,將邁入人生下半場的長者分為「身體健康」「身體無法自主」「判斷能力不足」三階段,並以「健康維持」「財務」「法律」「照顧」「機構」等層面,逐一釐清每個階段可能產生的疑問,並從「根本預防」的角度,探討如何擺脫老年惱人的疾病,與做好照顧前的準備。

「老」並不足懼,但令人害怕的是「不知老」「不服老」,以致可防範的小事,最後變成了災難,讀者不妨以此書為導引,逐步審視與調整,為至親準備,也為自己準備。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曾耀儀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醫起看/13歲少女腳痛竟是罹癌!醫示警4症狀快就醫

EBC 東森新聞
02

醫起看/以為在喝熱水!醫示警「這種水」會心梗、不孕

EBC 東森新聞
03

李遠哲夫人胰臟癌逝 癌王女病患倍數增加!這群人吃「這菜」可降6成風險

健康2.0
04

OL罹子宮內膜癌絕望!改變「3習慣」奇蹟逆轉 癌細胞全消失

TVBS
05

影帝妻大腸癌第3期 割10幾顆淋巴結!生病都拖延就醫,年初肺炎險死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研究揭「1健康飲品」超毒!每天2杯中風機率翻倍:女性尤其危險

三立新聞網

台大兒童醫院「拆兒科空間變成人化療室」惹議 院方回應了

三立新聞網

長期飲酒!60歲男「肝硬化末期」反覆住院逃死劫 醫見結局超感嘆

CTWANT

重訓後痠痛必按「2部位」加速修復! 中醫師:還能利濕化痰、調月經

常春月刊

女生看過來!醫師揭「3前兆」看有無子宮肌瘤問題

造咖

醫揭術前必量小腿!喊「蘿蔔腿才好」:恢復更快還防老年失能

TVBS

醬油、七味粉不能常溫保存!日家政婦:放錯地方會變質

中天電視台

秦楊突失明!眼中風藏「5大危險信號」 醫:全身血管在求救

三立新聞網

愛美要小心!28歲女長期吃「這東西」 腎功能驟降如同80歲

TVBS

常用塑膠袋裝熱食!年輕女罹子宮內膜癌 醫教3招助抗癌

中天電視台

歌神陳奕迅勇敢告白焦慮症 首度公開與焦慮症共處歷程

NOW健康

降雨毒菇狂長! 醫示警:辨識App不保險、烹煮也除不掉毒素

健康醫療網

更年期腰痠背痛怎麼辦?45歲後熟齡養生秘訣:從「紓壓」開始做起

優活健康網

大腸癌年輕化!28歲男「毫無症狀」例行健檢驚見罹癌

中天電視台

感覺天旋地轉、頭悶悶脹脹?神經科醫師解析5種頭暈型態,找到病因才能有效治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皮蛇別輕忽!「1族群」風險超高 醫示警:1年內中風機率急升131%

三立新聞網

飯後30分鐘運動最有效!專家:深蹲、散步助燃脂

中天電視台

北榮桃園分院打造預立醫療決定指引手冊 榮獲安寧護理創新活動學術基石獎

桃園電子報

別再害怕「蘿蔔腿」!醫曝:代表免疫力好、術後恢復快

CTWANT

秦楊右眼突然失明!醫急喊:眼中風後心梗、中風接著來

三立新聞網

每日待辦清單如何規劃?行為專家教你「最強計畫法」3招告別拖延症

優活健康網

「AI精神病」是真的?長時間互動聊天恐深陷妄想 精神醫:警惕AI過度諂媚

健康醫療網

失眠翻來覆去怎麼辦?中醫授秘訣:睡前按「3個助眠穴」一夜好眠

優活健康網

丟掉不如一開始就買對!過來人揭購物原則:試著購買「一樣的商品」

優活健康網

10/4講座》高血壓不只是數字! 多重併發風險一次管理

NOW健康

不用醬油也好吃!營養師授「低溫煨魚」撇步 鮮嫩護心又助消化

TVBS

高齡求子逆轉時光賽跑!婦產科醫師建議調整補助制度,助女性累積胚胎提升成功率

常春月刊

豆漿好處不只增肌減脂!營養師揭:每天1杯豆漿,竟藏3大驚人優勢

華人健康網

餐飲店老闆常應酬瘦不了 參加減重班改變飲食輕盈了

台灣好新聞

高血壓導管治療成治療選項之一!醫:探討與心血管風險及醫療成本的關聯

健康醫療網

無症狀順便檢查!28歲男驚罹大腸癌 醫籲「有3症狀」快就診

TVBS

蘿蔔腿才健康!醫急喊:「1類人」容易生病還慘失能

三立新聞網

蛀牙率逼近9成!牙痛拖不得 醫揭不同階段治療與預防方法

常春月刊

白內障「熟了」再手術?醫揭白內障手術新趨勢!教你搞懂健保給付與自費人工水晶體的差異

良醫健康網

白內障治療不斷演進!飛秒雷射輔助 避免術後角膜水腫

NOW健康

突如其來的頭痛,比慢性更危險!想預防,神經內科醫師推薦給「長青族」3種護腦運動

良醫健康網

發燒、頭暈、全身無力⋯不一定是感冒!醫揭「血癌初期症狀」小心別誤認

優活健康網

運動後吃錯恐白忙!3大飲食原則助你燃脂不打折

常春月刊

台大兒醫「1檢查區」拆除挪給成人用!網氣炸:不是兒童醫院嗎

TV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