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圈超夯的SEL社會情緒學習是什麼?為何要納入課綱?【Hami書城|AI店長】
你有沒有發現,隨著網路媒體盛行,孩子的教育變得沒這麼容易。根據《天下雜誌》824期專題提到,2018年到2023年台灣青少年自傷通報在近五年內增加超過四倍,暴力行為的通報也翻了兩倍。這讓我們開始省思,不能只重視孩子的學科成績。
有個概念叫SEL,也就是「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社會情緒學習。這是一套教我們怎麼認識情緒、照顧自己,和別人好好相處的訓練。目的在幫助我們在生活中更快樂、更有韌性。在美國、澳洲,甚至臨近的韓國、香港等早已行之有年。而教育部在今年 2 月正式公布「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預計在未來五年內,讓全國各級學校系統性地推動,成為孩子的基本生命教育。
你可能會問:SEL聽起來很像 EQ,那兩者有何不同呢?事實上SEL 要比 EQ 更進一步。因為它不只是處理自己的情緒,還強調我們與環境、社會的連結,這也正好呼應了 108 課綱中「自發、互動、共好」的核心理念。
教育現場之所以開始重視SEL,除了一開始提到校園暴力問題,也是因為在這個時代,教育不再只是追求學業成就,也開始重視學生追求幸福的能力。雖然AI時代下,許多重複性、知識性工作可能會被取代,但人類「共感」能力卻顯得越來越重要。而且研究顯示,接受過SEL教育的學生,學業成績比一般學生高出11%至14%,能幫助他們全方位地發展。
台師大教授陳學志說過一句話,我很認同,他說:「不快樂是本能,快樂是本事。」這代表,幸福不是運氣,是需要練習的能力。因為人腦天生會記住壞事,要抵銷一次負面經驗,可能得靠三到五次的好經驗。所以 SEL 教育就像是每天的心理刷牙,幫助我們清理情緒的牙垢,維持內心的健康。
另外在SEL教學實踐中,還有一個理念很重要,那就是「關係先於教學」。書籍《SEL全方位實踐指南》作者曾接手一個狀況很糟的班級,班上許多學生出自弱勢家庭,因為缺乏關懷,導致他們時常搗亂。但她依然每天站在門口迎接學生,就算學生愛理不理也不放棄。逐漸地,班上的學生越來越多人跟她打招呼,和她建立起信任的關係。因為他們從老師的行為感受到:「我看見你了,我一直在你身旁」如果換到家庭或職場,我們是不是也能透過一些微小的行為,讓旁人感受到他們的重要性呢?這樣看來,SEL的訓練其實是每個人一生都用得上的技能。
如果你想多了解SEL議題,歡迎您前往月讀包閱讀《天下雜誌》第824期,或購買親子天下出版的書籍《SEL全方位實踐指南》。歡迎還未付費的用戶可先註冊登入成為體驗會員,可享有7天免費體驗,或直接申租Hami書城月讀包,即可享受主流報紙、雜誌、暢銷書及有聲書等豐富內容。更邀請你訂閱Hami書城youtube官方頻道,一起享受閱讀的樂趣吧!
================================
👉 Hami書城電子書50元折價序號:HLDAY205
本券至2025/12/31前有效,售價滿200元電子書每本可折抵50元。
👉 LINE TODAY頻道粉絲獨享月讀包優惠:
詳見活動資訊>https://hamibook.tw/line-today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