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制裁助長中俄高教合作 留俄中生2年增25%海歸投入「一帶一路」
隨著中俄關係愈加緊密,兩國高教院校之間的交流也愈趨密切;加上與歐美相比,俄羅斯的學費相對便宜,也有許多獲得獎學金的機會,因此許多中國留學生開始湧向俄羅斯大學。
日經亞洲26日報導,克里姆林宮的數據顯示,雖然俄羅斯大學的留學生主體仍為中亞人,但中國留學生在2024年達到約5.1萬人,比2022年增長25%。
中國市場行銷顧問公司超讚(ChoZan)創辦人艾熙麗(Ashley Dudarenok)表示:「我們正在看到一種新的國際教育體系正在出現,它與地緣政治夥伴關係相契合」,這些留學生「代表著多極世界秩序中的人力基礎設施」。他估計,俄羅斯的中國留學生人數5年內將突破10萬人。作為對比,在英國大學就讀的中國留學生人數最多,超過15萬人。
中俄雙向合作也在其他領域有所體現:中國境內有2.1萬名俄籍留學生、160多個雙邊本科與研究生課程,以及至少27所合辦教育機構。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ese Studies)最新研究顯示,在上一學年,俄羅斯碩士研究生中約有36%來自中國。
瀏覽俄羅斯托木斯克國立大學(Tomsk State University)的網站可以發現,該校有18個合作項目,其中包括與大連理工大學等知名的中國「國家重點大學」合作。網站顯示,中國學生特別青睞機電工程與機器人學、機械系統設計與管理技術、彈道學與空氣動力學,以及工程物理中的AI等領域。
艾熙麗說道:「中國學生正在接受專業教育,之後前往在俄羅斯營運的中國企業就職,或是開展中俄商務事業。這不是傳統的移民重點教育,而是針對特定經濟關係的戰略性人才培養。」
艾熙麗指出,留俄讓中國學生在貿易、能源、工程、醫療保健和外交等關鍵領域擁有優勢,這些領域不僅包括中國國內,還包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相關的中亞俄語國家:「學成回中國後,畢業生可以享受海歸福利,包括城市戶口、創業補貼和優先就業機會。」
捷克智庫AMO的高級中國分析師馬雲華(Filip Noubel)認為,不僅美國總統川普針對中國學生的限制政策將繼續推動這一趨勢,歐洲國家針對俄羅斯的制裁也將助長此風:「對於目前受到制裁、與世界大多數國家幾乎沒有學術合作的俄羅斯來說,中國學生的湧入是一條重要的生命線,讓俄羅斯展示其仍然參與著國際計畫(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