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落後AI戰場5大原因!Siri停滯、模型落後,全因「內部決策錯誤」與「人才出走」
曾以iPhone、Siri引領智慧裝置革命的蘋果(Apple),如今卻在AI浪潮中顯得步履蹣跚,從去年開始就雷聲大雨點小的Apple Intelligence至今仍不見蹤影,連長年旗艦語音助理Siri都陷入停滯。也因為AI開發持續落後,更導致蘋果在2025年股價已下跌約16%。
市值曾是世界第一的蘋果,在上週五美股收盤時,蘋果(3.19兆美元)竟落後微軟(3.8 兆美元)6000億美元,與輝達(4.24 兆美元)的差距更拉大到1兆美元,正式退出全球科技企業領頭羊的地位。蘋果,到底怎麼了?
1. 投資與決策保守,導致全面落後
據《彭博商業周刊》與業界消息綜合分析,蘋果AI技術落後與內部高層錯估形勢密切相關。包括軟體工程負責人Craig Federighi與AI策略副總裁John Giannandrea在內的高層,早期普遍認為生成式AI無法在短期內帶來商業化回報。也因為選擇對AI投資持保守態度,錯失與OpenAI、Google同步布局基礎模型(Foundation Model)的黃金期。
如今,蘋果即使意識到形勢緊迫,卻已落後一大步。據悉,蘋果目前自研的旗艦AI模型僅約30億參數,遠不及OpenAI的GPT-4、Google的Gemini等動輒千億參數的先進模型,且蘋果更大規模(傳聞為1,500億參數)的模型因效能不穩、幻覺率高,至今未敢問世。
圖片來源:X
2. Siri原地踏步、Apple Intelligence變「雷聲大雨點小」
Siri自2011年推出後,曾領先業界,但在近十年進展緩慢,技術架構逐漸老化,難以支撐現代AI需求。蘋果原訂在2025推出整合Apple Intelligence的全新Siri,但開發進度落後,已延後至2026年。蘋果內部目前也傾向引入OpenAI或Anthropic的技術來強化新版Siri,顯示自研模型效能仍不堪重用。這與蘋果一貫強調自有技術、封閉整合的產品哲學,形成明顯落差。
圖片來源:canva
3. 算力薄弱、人才流失,研發腳步寸步難行
相較微軟、Google、Meta等投入上千億美元建構AI基礎設施,蘋果的運算資源明顯不足,至今仍須租借外部算力,其自有GPU數量僅約5萬顆、且多為舊型設備,無法支撐大規模AI訓練。
更棘手的是,蘋果AI團隊近年面臨嚴重的人才流失。包括多位負責基礎模型研發的核心工程師,皆已跳槽至OpenAI、Google、Meta等對手公司。據稱,部分人因不滿蘋果AI方向保守、晉升制度僵化而選擇離開。
圖片來源:canva
4. 隱私成雙面刃,裝置端AI難以普及
蘋果強調隱私保護,將Apple Intelligence設計為裝置端運算(On-device AI),不經雲端伺服器以保障用戶資料安全。然而,該模式對硬體規格要求極高,僅限於搭載A17 Pro或M1以上晶片的高階設備使用,極大限制了其普及速度。
此外,蘋果對AI模型訓練採取高度數據保護政策,無法像其他公司一樣自由使用開放語料,導致其模型準確度與語言理解能力遜於競品。有內部測試指出,ChatGPT在問答準確率上領先Apple Intelligence約25%。
圖片來源:canva
5. 封閉文化與開源抗拒拖慢技術革新
蘋果一向以封閉且嚴謹的文化著稱,這在硬體與軟體整合上曾是強項,卻在快速演化的AI領域成為包袱。內部對開源AI模型普遍持反對立場,擔心一旦開源將揭露技術落後事實。這種保守文化使蘋果無法像Google、Meta等業者以開源促進快速創新與外部合作,限制了技術演進的彈性。
隨著全球AI競爭加劇,蘋果正處於十字路口:是要繼續堅守過往的隱私優先與封閉生態?還是要果斷調整戰略、強化開發節奏、招募全球頂尖人才?未來兩年,將是蘋果AI能否「轉虧為盈」的關鍵試煉。
延伸閱讀:
蘋果秋季發表會時間曝光!Apple Watch、Air Pods pro 2 健康與效能雙升級
iPhone新世代「無邊框全螢幕」要來了?蘋果兩階段革新升級曝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