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僅滿足美國 7% 晶片需求,當地法規與官僚影響快速發展步伐
近期,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在美國進行大量投資,特別是在其亞利桑那州的產線,目的是要加強美國的晶片製造產業。然而,儘管這些投資規模龐大,其生產能力仍遠遠無法滿足美國巨大的晶片需求。
根據 wccftech 的報導,美國財政部長 Scott Bessent 表示,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設施目前僅能滿足美國約 7% 的晶片需求,這代表著美國本土晶片生產與其龐大需求之間,仍存在著顯著的巨大缺口。
報導引述自 Scott Bessent 說法表示,台積電的晶片生產未能迅速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過度監管。他表示,台積電當前正在與當地的檢查員打交道,因為當地的監管機構的官僚程序或在製造過程中設置障礙,導致多個計畫被延遲。例如,當晶片產線的廠房快速興建時,他們可能需要不斷地調整規劃。但是,此時卻會遇到有人當地檢查員表示,其管線管道應該在這裡,而不是在那裡,使其這樣不符合規定的情況要停止施工許可。這種本地法規和官僚程序,其對台積電在美國的發展造成了實質性的延遲和阻礙。
報導表示,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川普政府正致力於移除由法規造成的阻礙,以促進在美國建立更便捷的供應鏈,以為台積電等企業在美國擴大生產提供更友善的環境。尤其是當前台積電已將其重心放在美國,除了擴大生產能力外,還表達了將先進製程,包括 A16 製程技術產線轉移到該地區準備的當下。不過,考慮到美國的龐大需求規模,台積電預計還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在美國建立起一個足夠強大的供應鏈。
此外,在當前的激烈競爭中,美國客戶主要仍依賴台積電,而不是本土的英特爾代工(Intel Foundry)或三星,這也導致了一些額外的成本問題,例如超微(AMD 執行長蘇姿丰曾指出,從台積電的美國工廠採購 AI 晶片要貴 5%~20%,這突顯了在美國建立供應鏈的複雜性。
總而言之,儘管台積電在美國進行了大量投資並計劃將先進製程導入,但由於現有產能的限制和過度監管帶來的延遲,其在亞利桑那州的設施目前僅能滿足美國晶片需求的極小部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美國政府正努力簡化法規,以加速本土供應鏈的建立,但這仍將是一個耗時且成本高昂的過程。
(首圖來源:台積電)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