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皮膚起疹、搔癢不止...他染「疥瘡」身竄上千隻蟲,疥瘡是什麼?會傳染嗎?從症狀到治療一次解析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06月27日01:00 • 曾耀儀 整理

▲林永煬副院長表示疥瘡臨床表現變化多端,易與其他皮膚發炎疾病混淆,增加診斷困難性。希藉此記者會提醒民眾及醫療人員注意。(圖/台北榮總提供。)

一名70歲男性因過去三個月來出現嚴重搔癢性皮疹,夜間症狀尤為加劇,雖曾自行使用市售濕疹藥膏,但症狀卻遲遲未見改善,最終前往醫院皮膚科門診就診。經詳細病史詢問,醫師發現患者同住家人近期也出現類似紅疹與搔癢情況。皮膚檢查發現,患者全身有多處抓痕與紅色丘疹,指縫及手腕等部位也出現脫屑與紅疹,手掌也有明顯的厚痂(圖1)。進一步透過皮膚鏡檢查,可見典型的蟲隧道(圖2),並在皮膚刮屑中發現疥蟲(圖3),診斷為「結痂型疥瘡感染」。經口服及外用抗疥蟲藥物治療後,患者的搔癢獲得明顯改善。

疥瘡是什麼?3大場所易造成群聚感染

疥瘡是一種由疥蟲(Sarcoptes scabiei)感染所引起的皮膚疾病,主要透過密切接觸傳播,尤其容易在家庭,養護機構及監所中造成群聚感染。感染疥蟲後,患者通常不會立即出現症狀,潛伏期可長達2-6週。其症狀主要來自人體對疥蟲及其排泄物所產生的延遲性過敏反應。一旦過敏反應建立後,便會出現劇烈搔癢,症狀在夜間特別明顯,嚴重影響患者的睡眠與生活品質。

▲疥瘡症狀照片。疥瘡患者全身有多處抓痕與紅色丘疹,指縫及手腕等部位也出現脫屑與紅疹,手掌也有明顯的厚痂。(圖1/台北榮總提供。)

▲患者進一步透過皮膚鏡檢查,可見典型的蟲隧道。(圖2/台北榮總提供。)

▲皮膚刮屑中的疥蟲。(圖3/台北榮總提供。)

不只手腕、腋下,疥瘡還會長在私密處!

一般來說,典型疥瘡患者皮膚上約僅有10至15隻疥蟲。疥瘡所引起的皮疹,多以紅色,陳舊性的丘疹或結節表現。病灶常分布於皺摺處及皮膚較柔軟的區域,包括手腕,指縫,腋下,肚臍周圍,乳頭周圍,臀部及生殖器等部位,頭頸部則較少被侵犯。有時可在病灶區觀察到「蟲隧道」──為疥蟲於皮膚表層鑽行所留下的細小通道,為診斷的重要依據之一。然而,在免疫功能低下或年長的個案,可能出現結痂型疥瘡(Crusted scabies),其特徵為患部表面覆蓋大片厚痂,頭頸部也可能受到影響,且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搔癢症狀。這類患者身上可能帶有上千隻疥蟲,傳染力極高,需要採取積極的治療與嚴格隔離措施。由於疥瘡的臨床表現變化多端,容易與其他皮膚發炎疾病混淆,也增加了臨床診斷的困難性。

外用+口服藥物治療疥瘡,醫授2方法殺死疥蟲

疥瘡的治療以使用滅疥藥物為主,常見藥物包括外用藥如Permethrin或Jaline,以及口服藥物如ivermectin。治療策略上,除了有症狀的患者外,同住家人即便尚未出現症狀,也建議一併接受預防性治療,以防潛伏期的疥蟲持續傳播。此外,患者的貼身衣物,床被單與毛巾等,建議用攝氏60度以上熱水浸泡超過10分鐘後清洗,或使用烘乾機高溫處理。如衣物不適合用高溫處理,則可密封於塑膠袋中置放一週。若個案居住於養護機構中,則需要進行適當的接觸隔離措施,以防止機構內的交互感染。

北榮皮膚部提醒民眾,若出現長期未癒的全身性搔癢性紅疹,且同住家人也陸續出現類似症狀時,應警覺疥瘡感染之可能性,建議儘早就醫,由皮膚科醫師進行診斷與治療。

▲皮膚部陳志強主任說明疥瘡為人與人接觸傳染,較難確定感染源,進出醫院.養護或長照機構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應多洗手注意手部衛生.減少感染發生。(圖/台北榮總提供。)

▲皮膚部馬聖翔醫師提醒民眾,若自身與家人出現長期未癒全身性搔癢性紅疹,應警覺疥瘡感染之可能性,儘早就醫治療。(圖/台北榮總提供。)

延伸閱讀
有照片》疥瘡是什麼?有哪些症狀?會自然好嗎?1招殺死疥蟲、9方法預防

資覅來源:台北榮總提供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陳宛欣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2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3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愛吃「2美食」要注意!台中婦頭暈送醫驚罹大腸癌 醫:小心7徵兆

鏡報
06

「喪屍煙彈」暴增3倍!本世紀最危險毒品肆虐 醫:令人性情大變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