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全口重建後就不會有牙周病? 沒做好4件事,「植體周圍炎」爆發更棘手

每日健康

發布於 07月09日06:57

潮健康/林昱彣

All-On-4」現已成為全口重建的主流治療之一,除了幫助找回自信笑容,也讓患者改善不少口腔問題。栢麗牙醫診所院長王柏凱醫師受訪表示,與傳統全口植牙相比,All-On-4全口重建最大特點在於植體數量較少手術時間相對較短,因而得到眾多患者青睞。然而,無論採用何種植牙方式,都可能要特別留意「植體周圍炎」的潛在風險。

▲ 圖說:「植體周圍炎」示意圖。

植牙後慎防「植體周圍炎」! 細菌恐如同「玩溜滑梯」向下侵蝕

王柏凱醫師說明,所謂植體周圍炎指的是細菌在人工植體周圍產生的發炎現象,若不及早處理,最終可能導致骨質流失植體鬆動。要想避免植體周圍炎,術後口腔清潔戒除不良習慣是防範關鍵。傳統的全口植牙重建通常需在上顎植入八顆、下顎植入六顆植體,以支撐整副假牙;雖然這種方法在條件許可下能恢復大部分咀嚼功能,但植體數量一多,每個植體周圍都可能成為細菌侵襲的據點,增添清潔難度

如果植體後方位置過深,加上牙齦萎縮螺紋暴露,就更容易堆積牙菌斑,植體結構恐淪為「細菌的溜滑梯」,使炎症沿著螺紋向下蔓延。對有牙齦萎縮清潔不佳的患者而言,植體周圍炎的威脅恐將增加。相較之下,All-On-4只需在上顎植入五顆下顎植入四顆植體(或稍作調整),即能支撐整座牙橋。植體數量雖減少,但並不代表就能高枕無憂;真正決定植牙長期穩定的,仍在於患者的術後保養。

▲ 圖說:植體上的牙橋拆卸下來後,會放入專用清潔儀器內進行「深度洗滌」。

植牙完每半年就要回診「洗假牙」 沒做好4件事口腔恐「大發炎」

王柏凱醫師強調,無論真牙或人工植體都可能累積細菌,一旦局部清潔不到位,牙菌斑恐將堆積於植體根部假牙交界處。另外,吸菸嚼食檳榔等習慣,則會惡化周圍組織環境,例如吸菸可能使牙齦血管收縮削弱口腔免疫力;檳榔殘渣則易卡在假牙縫隙加劇清潔難度。因此,醫療團隊會在傷口癒合期與患者仔細討論清潔方法,並提供專用清潔用具。

由於All-On-4的牙橋結構不同於一般活動假牙,亦非單顆植牙的形式,故須特別留意假牙與牙肉間的縫隙清潔。醫護人員會親自示範使用牙間刷牙線沖牙機等器具,讓患者了解如何徹底排除食物殘渣和菌斑。若患者同時有夜間磨牙的習慣,佩戴咬合板有助於在睡眠時保護植體與牙橋,減少不必要的撞擊與磨損。

另外,診所會安排患者每半年一次的專業檢查與清潔;醫師或衛教師會將固定於植體上的牙橋拆卸下來放入專用清潔儀器內「深度洗滌」。對於患者而言,這種拆卸動作並非自行能夠完成,必須交由專業人員操作。在清潔過程中,醫師亦會檢查植體周圍的組織狀況、螺絲是否鬆脫,並觀察有無骨質流失或炎症徵兆。若一切正常,再將牙橋鎖回原位,患者便能帶著「重獲新生」的假牙繼續生活。需特別注意的是,接受All-On-4療程後,患者的口腔的咀嚼力雖有提升,但也不可因此肆意咬嚼堅硬食物,以免假牙崩裂損傷植體

▲ 圖說:人工植體依然可能罹患「植體周圍炎」,其發病機制與牙周病相似。

全口重建後就不會有牙周病? 醫:植體周圍炎爆發恐更棘手

對於同時患有嚴重牙周病與多顆缺牙的患者,All-On-4是否為最適合的療程?王柏凱醫師解釋,若上顎僅剩四顆以下健康牙齒下顎兩顆以下,且牙周狀況堪憂,往往會建議全面拔除剩餘牙齒,以防將來持續發炎或鬆脫。由於牙周病是牙齒周圍組織的疾病,當自然牙都被去除後理論上就不會再有傳統牙周病的問題

不過,人工植體依然可能罹患「植體周圍炎」,其發病機制與牙周病相似,如同「植牙版牙周病」,兩者對口腔的影響皆是細菌滋生、侵害周邊骨組織。因此,就算透過All-On-4一勞永逸解決了多顆缺牙並「避免」牙周病問題,患者仍需每日勤加清潔,徹底做好防範。吸菸、飲食習慣、個人體質或免疫力等因素也會影響植牙的長期穩定性

總體而言,All-On-4因植體數量相對較少,能在縮短手術時間與降低複雜度的同時,提供相對堅固的支撐;不過,少量植體一旦出現植體周圍炎,對整座牙橋的影響也更為顯著。王柏凱醫師提醒,術後若能遵照專業建議、養成良好口腔清潔習慣避免吸菸與過度咬合硬物,同時定期回診檢查All-On-4植體的使用壽命往往相當長久。但若忽視日常維護,無論是傳統全口植牙或All-On-4,都可能面臨相同的風險。

面對多顆缺牙甚至全口無牙的狀況,患者應主動與專業醫師溝通,瞭解自身骨質條件健康狀況經濟能力,再綜合考量是否適合All-On-4。只要正確評估與精心照護,All-On-4不僅能讓患者重獲自信笑容,也能大幅改善口腔咀嚼功能。最終目標是在「療程簡化」與「長期穩定」間取得平衡,讓人工植牙真正成為一勞永逸的可靠方案。

延伸閱讀:

做陶瓷貼片需要磨牙嗎? 蛀牙風險高不高? 醫:沒保養好還是得做根管!

看牙抽神經不必再反覆回診! 醫:1療法讓人「超無感」,還能減少看診次數

延伸閱讀
打呼不只影響睡眠!醫示警「這病」恐致心臟病、高血壓 1習慣也要小心
掏耳朵小心「耳膜破裂」!醫揭3類人群必定要清理耳垢 這樣做才安全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2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3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06

愛吃「2美食」要注意!台中婦頭暈送醫驚罹大腸癌 醫:小心7徵兆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