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帕金森定律:「愈靠近死線,工作就愈有效率」背後的人性

Cheers 快樂工作人

發布於 06月12日00:00 • 張紹敏

明明是半天就能完成的任務,不小心卻花了兩週?當心帕金森定律正在威脅你的生產力。

圖片來源:PAKUTASO

帕金森定律對企業與工作人的提醒:

  • 當可運用的工作時間愈多,效率愈低。
  • 效率不良的主管,容易造成人浮於事。
  • 帕金森定律無人能免疫,須刻意對抗。

當你接獲一項任務,最關心的是「什麼時候要完成」而非「必須花多少時間」時,你很可能將成為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的受害者。

什麼是帕金森定律?由來為何?

帕金森定律最有名的一句話是:「工作總會不斷膨脹,直到填滿所有可用時間。」(Work expands to fill the time available for its completion.)意即人會不斷拖延、分心、增加任務複雜度,直到時間用盡。

1955年,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西里爾・諾斯古德・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在《經濟學人》發表了一篇幽默的論文,其中寫道:「同樣是寄出一封明信片,一個大忙人只要花3分鐘,但一位閒來無事的老太太卻需要一整天,包含一小時找明信片、半小時找眼鏡、一個半小時寫卡片、20分鐘決定是否要帶雨傘出門⋯⋯,不自覺就創造了許多無關緊要的支線任務,直到一天結束。」

帕金森舉的例子雖然極端,卻反映出職場上常見的情況:當一個人可運用的工作時間愈多、效率愈低落;反倒是「死線」當前,愈能高效產出。

帕金森定律的管理困境

事實上,帕金森定律不只適用於時間管理,在許多面向也都形成了資源浪費。

例如:多數人總是不斷堆加電腦裡的資料,直到記憶體用罄;專案項目不斷擴大,直到資源用罄;財務支出不斷增加,直到可用預算耗盡。

總歸來說,當人們自覺有餘裕時,就不會採取最高效的方式工作

令人擔憂的是,帕金森定律不只影響個人工作績效……

繼續閱讀全文👉🏻 帕金森定律:「愈靠近死線,工作就愈有效率」背後的人性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頂著「高學歷」卻選擇當房務?專注細節、精準調派,把「打掃」做成一門專業

每天都去咖啡廳上班,真的比較「自由」嗎?過來人吐心聲:沒人管不見得是好事

面對逐漸式微的當流量紅利,如何提升顧客轉換率?一窺最會「讀心」的行銷大師夏雨農學習密技>>

👉👉 現在加入《Cheers快樂工作人》官方LINE會員,更多精選人物故事、企業報導,讓你職涯力up!

更多人際相關文章

01

認識「AI應用規劃師」考試:如何讓AI成為助手,而非對手

Cheers 快樂工作人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1

susan
這個理論有點把工作看成一種線性產出。 老太太花一天寄出明信片,但也許過程中她在挑選或玩味明信片,跟店員聊天,也創造了一些value. 所以重點還是,你的工作本質是什麼。 如果是100公尺跑步,當然是往前衝即可 如果說野外求生還是登山,當然不能只求快。
06月12日05:37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