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考慮拿關稅「還錢於民」 多名共和黨人反對「應先還國債」
美國總統川普曾說,「關稅」(tariffs)是他心目中「最美妙」的單字。美國國庫今年至今已入帳1500億美元關稅,川普正考慮要拿關稅「還稅於民」。不過已有同黨籍議員表示反對,認為應先用於償還龐大國債。
《華盛頓郵報》報導,川普(Donald Trump)上週向媒體表示,關稅的首要目標是償還債務,但「我們也在考慮退稅。我們從關稅得到太多收入,如果給某些收入階層的人一點退稅,應該不錯」。
不過,要實現這項計畫仍需國會立法,如同在Covid-19疫情期間發放補助一樣。
在川普第一任期內的2020年,以及2021年拜登上任後,國會曾批准三輪「經濟影響補助金」。身為川普盟友的共和黨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週一(7/28)提出一項法案,計劃仿效當年的模式,用關稅收入發給納稅人600美元(約1.8萬元台幣),未成年子女也可領取同額現金。依此方案,一個四口之家可獲得2400美元(約7.2萬元台幣)。
霍利週二表示:「為何不回饋過去四年被壓得喘不過氣的勞工呢?他們需要這筆錢,也值得擁有這筆錢。」
不過,大多數聯邦參議員都認為,應先將關稅收入用於償還國債。與川普同屬共和黨的威斯康辛州參議員強生(Ron Johnson)表示:「我們已負債37兆美元,預算赤字也接近2兆美元。我不會支持這項法案。這些瘋狂狀態總該有結束的時候。」
福斯財經網報導,根據美國財政部數據,今年7月至25日為止,關稅收入就已刷新6月創下的月收入紀錄,達270億美元。今年至今累積的關稅收入則達1500億美元(近4.5兆台幣)。
一般而言,關稅是由自海外進口商品的美國企業支付,這些企業通常會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有時,海外製造商也會自行吸收部分成本。
到目前為止,美國和全球經濟對川普政府關稅政策的尚具韌性,部分原因是企業在年初囤積貨物,以應對可能上漲的關稅。然而專家指出,隨著庫存減少,價格可能很快會上揚。
根據美國勞工部資料,6月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為2.7%,高於5月的2.4%。
共和黨參議員馬歇爾(Roger Marshall)也認為,他在堪薩斯州的選民並不覺得受到關稅衝擊,反而覺得情況已穩定。他認為沒必要還錢於民,應將關稅收入用於還債。
參議員蘭福特(James Lankford)也說,關稅收益很難只補貼真正受到價格衝擊的人,而不補貼那些未受影響的人,「我認為這是個壞主意」。
但也有參議員支持川普的想法。川普盟友施密特(Eric Schmitt)表示,他贊成將關稅收入還給選民,「這也等於承認那些專家全錯了,他們說關稅會釀成災難,但根本沒有發生」。
也有民主黨人同意還稅於民。參院外交委員會民主黨首席成員夏亨(Jeanne Shaheen)就表示,關稅收入應「回到真正承擔成本的民眾手上,也就是美國的消費者」。
但多數民主黨人則批評共和黨表裡不一:他們支持《大而美法案》中對低收入家庭傷害更大的減稅法案,卻對還稅於民感到遲疑。
重量級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說:「我支持能真正減輕美國家庭成本負擔的法案,最好以取消給億萬富豪與大企業的數兆美元減稅作為財源」。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