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海水升溫成養分 颶風破壞力增
今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第一個大型颶風「艾琳」,在短短一天內從熱帶風暴爆發性增強為強烈的5級颶風。暖化造成海水溫度上升,海面上水氣增加,也讓颶風獲得更多養分,更容易提升強度,2020年颶風季,每小時降雨量增加了8%–11%,科學家還預測,一旦升溫攝氏2度,颶風風速可能會增加10%,達到4級以上颶風的比例,也可能在本世紀增加約10%。
今年大西洋第一個颶風艾琳,在短時間內迅速膨脹到5級,見證了氣候變遷對颶風強度的影響
倫敦帝國學院氣候變遷與環境研究所長 圖米:「海洋溫度將水分帶入大氣,而水分是颶風氣旋和颱風的真正「燃料」,水分凝結會產生熱量,進而形成旋轉氣流,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我們預期海洋溫度會升高,大氣溼度會升高,風暴也會變得更猛烈。」
過去40年,海洋吸收了約90%的暖化熱量,集中在表層,加上溫暖大氣可容納更多水分,產生風暴時,雨勢更猛烈,研究顯示,受氣候變遷影響,2020年颶風季,每小時降雨量就增加了8%–11%。
倫敦帝國學院氣候變遷與環境研究所長 圖米:「令人擔憂的是在氣候變遷影響下,大型颶風或最強颶風的數量將會增加。」
1851年以來,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颶風,達到4級以上,但全球平均氣溫目前已比工業化前高出攝氏1.1度,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預測,一旦升溫攝氏2度,颶風風速可能會增加10%,達到4級以上颶風的比例,也可能在本世紀增加約10%。
倫敦帝國學院氣候變遷與環境研究所長 圖米:「我們仍然經常難以預測,風暴的確切強度,所以有時人們可能會措手不及,以為這場風暴可以輕鬆應對,結果卻突然變得非常強勁,總之隨著強度增加,我們預計損失會更大,沿海社區將首當其衝。」
暖化也讓颶風季提前開始,並且讓登陸地點往北移動,以美國為例,東南角的佛州是傳統颶風登陸地點,但近年來,紐約、波士頓等中緯度城市,也開始面臨更大風險,但這些城市的基礎設施卻還沒做好準備,難以應對這類災害。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