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地層不穩恐成危樓 瑞典百年老教堂「長腳」走到新家
隨著工業化發展以及現代化經濟活動的進行,城市樣貌往往在數十年之間出現極大變化,其中,瑞典北方的一座城市由於長期進行鐵礦開採,使地層出現不穩情形,對建物以及人員造成安全威脅,因此當地曾被票選為全瑞典最美、始建於1912年的紅木教堂,決定在近日展開搬遷作業,並以猶如建築「長腳」的方式,「走向」位於5公里外的新安置處,且瑞典國王也將現身,親眼見證搬遷過程,成為備受瑞典全國矚目的壯舉。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位於瑞典北部的城市基魯納(Kiruna),由於一個多世紀以來當地持續進行鐵礦的開採,使舊城區地質結構出現不穩,從而使地面發生裂縫,對建築以及人員安全都構成威脅,因此當地決定將始建於1912年,已有113年歷史的紅木教堂,搬遷至5公里之外的新城區內。
為了搬遷重達672公噸的教堂,當地進行道路拓寬與整建,瑞典國王也將親臨現場,見證這項浩大的工程。(美聯社)
報導指出,這座有超過百年歷史的紅木教堂,高約35公尺、寬約40公尺,總重量約為672公噸,並且曾被票選為瑞典在1950年之前所建造的最美建築,為了維持建物的完整,工程單位並未將教堂拆除分解之後在新地點重組,而是選擇了將整棟建物抬起,並由大型車輛進行搬運的方式,預計將以每小時最高500公尺的移動速度,在2天之內運抵新的落腳處。
這項搬遷計畫由當地礦業開發商、瑞典礦業集團LKAB支付約10億美元(約301.2億元新台幣)的費用,計畫主持人約翰森(Stefan Holmblad Johansson)表示最大的挑戰莫過於事前的道路整建,為了讓教堂能夠順利通行,沿途道路都已拓寬至24公尺,大量的路燈、交通號誌,甚至是一座已被計畫要拆除的橋樑,都因為這個計畫而完成拆除作業。此外,約翰森也揭露工程單位之所以做出搬遷整棟建築的決定,是出於保護教堂內部文化資產的考量。
約翰森表示,由於瑞典尤根親王(Prins Eugen av Sverige)的畫作被直接嵌於磚牆中,且教堂內有由1000支音管所組成大型管風琴,使得教堂難以進行拆解與重組作業,「都不是可以輕易取下、放在掛勾上的物品」,因此必須以原狀進行搬遷作業。
報導指出,這座教堂除了具有歷史意義之外,也是基魯納市民的精神寄託,因此搬遷作業除了工程的浩大令人讚嘆,也深深觸動了當地居民的情感,除了電視台將會全程直播,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King Carl XVI Gustaf)更將親臨現場,見證搬遷作業的進行。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