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發現:過半上班族都曾淚灑辦公室!領導教練:情緒智商是力量,不是負擔
在職場中落淚,究竟是一種脆弱,還是展現人性與力量的表現?最新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美國員工承認自己曾在工作中哭泣,而在英國,從國會議員到醫師、設計師,都有人公開談及職場流淚的經驗。
你曾經在辦公室或同事面前哭過嗎?隨著工作壓力、倦怠與情緒健康議題受到重視,「哭泣」這個曾被視為職場的禁忌行為,正逐漸成為企業文化與社會討論的重要話題。
根據GroupTogether針對1,000多名員工進行的最新調查,職場哭泣的普及程度遠超過我們的想像。調查結果顯示,僅有45.6%的員工表示從未在工作中落淚,這意味著超過半數的工作者都有過在職場情緒崩潰的經歷。
更值得關注的是,25.1%的員工坦承哭過1、2次,16.6%的人曾哭過2到10次,而令人震驚的是,竟有12.7%的員工在10次以上的場合中情緒潰堤。
此外,近3成員工表示曾多次在工作場合情緒失控。這些數字清楚地描繪出現代職場中廣泛存在的情緒壓力。
壓力來源不只是工作本身
GroupTogether共同創辦人林茲(Ali Linz)指出,職場哭泣現象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的累積效應,在競爭激烈的現代職場中,員工面臨的績效壓力、時間壓力和責任壓力持續攀升。
其次,混合辦公模式雖然帶來了工作彈性,但也產生了新的挑戰,包括溝通障礙、孤立感以及工作與生活界限模糊等問題。
林茲說:「員工投入已不再只是關於福利或薪資,而是人們是否覺得自己被重視、被支持、並與他人建立連結。」她強調,雖然合理的報酬仍然重要,但員工對工作的滿意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際關係和歸屬感。
真實案例:哭泣背後的故事
來自英國的真實案例更生動地說明了職場哭泣的複雜性。根據《BBC》報導,48歲的克拉拉回憶起自己剛畢業時被老闆嚴厲責備而落淚的經歷,以及多年後因工作挫折再次哭泣的情況。她也提到曾因接到壞消息而情緒失控,不得不立即離開辦公室。
在「男性主導且強硬環境」中工作的艾瑪則表示,她經常感到必須壓抑情緒,甚至會因為表現出「情緒或脆弱」而自責。這反映了許多職場中性別刻板印象對員工情緒表達的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職場哭泣並不分性別。身為醫生的克萊頓坦言自己多次在陪伴病人、同事與家屬時落淚,「多年來我常常與他們一同分享悲傷。」一名38歲的倫敦金融業男性工作者則認為,即使私事影響導致工作中情緒激動,但仍然堅持上班反而展現了「職業責任感」……
繼續閱讀全文👉🏻調查發現:過半上班族都曾淚灑辦公室!領導教練:情緒智商是力量,不是負擔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不離職、不喊累,為何還是快撐不下去?「安靜崩裂」正成為職場隱性新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