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CPI年增率1.6% 重要民生物資增幅創1年半新高
主計總處公布,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6%,雖已連續4個月低於2%通膨警戒線,但受蔬菜、肉類漲幅攀升,以及外食費、房租漲勢持續影響,使8月CPI漲幅較前幾個月來得更為明顯。主計總處預估,只要後續天候穩定,9月CPI漲幅有機會低於8月。
主計處:若9月天氣穩定 有助CPI漲幅低於8月
8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1.6%。圖/台視新聞
主計總處公布,8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6%,雖已連續4個月低於2%通膨警戒線,但17項重要民生物資年增率達2.32%,創下近一年半來新高。受到楊柳颱風帶來豪雨影響,蔬菜與豬肉價格漲幅明顯,加上外食費與房租漲勢未歇,使整體漲勢擴大。不過,成衣、油料費及機票價格下跌,也抵銷部分漲幅。
外界也關注美國關稅政策是否可能影響國內物價。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分析,關稅效果反而可能壓低進口商品價格,加上美國經濟走弱,國際商品價格仍有下跌空間。不過,他也指出,民生開銷中以「食」占比最大,隨著本月食品價格明顯上漲,對家庭支出恐造成影響。
至於核心CPI,若剔除蔬果與能源,8月年增率已連續17個月低於2%。主計總處推估,只要9月天候持續穩定,CPI漲幅有機會比8月更低。
外資週五大幅匯入 推動台幣強升成最強亞幣
另外,新台幣升值也有助於物價穩定。5日台北股匯齊揚,外資單日買超台股282.8億元,估計匯入約8至9億美元,帶動新台幣匯價強勢升值,成為最強亞幣。不過,吳大任提醒,升值雖對物價具正面效果,但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出口,若民眾因失業而收入減少,問題將更為嚴峻。
整體而言,如何在「穩住物價」與「減少產業虧損」之間取得平衡,仍有待央行後續權衡。
台北/魏于恬、余苓瑀 責任編輯/周瑾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