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弘道專欄|除了薪資與獎金,企業為何還要多給CEO比年薪高數倍的持股?
許多企業在已經有基本薪資與績效獎金的情況下,特別是針對高階經理人,為何還要再 「多此一舉」設計長期激勵方案?
薪酬設計除了短期激勵功能,更能成為引導企業長期策略與穩健經營的重要槓桿。
透過綁定長期報酬與持股要求,可有效避免短視近利決策,降低代理人問題與營運偏差風險。
企業缺乏責任感與長期承諾的文化,再好的LTI也只是形式。唯有制度與文化並行,才能實現利益一致。
日前參加了一場由某管理顧問公司針對國際企業舉辦的閉門論壇,主題是「高階主管獎酬方案」。現場邀請了來自海外的專家分享觀點,並與在場業界領袖進行深度交流。
會中討論涵蓋許多實務細節,像是長期激勵方案相對於基本薪資的倍數比例、績效指標應該以財務性或非財務性為主、是否應結合ESG發展、激勵形式是延後發放還是獎勵長期貢獻等。這些問題都非常實用,也讓人收穫良多。
不過,離開會場之後,我反而想回頭思考一個更基本的問題:很多公司除了給主管固定薪水與年終獎金,還會另外設計一套「長期激勵方案」(Long-Term Incentive, LTI),但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在已經有基本薪資與績效獎金的情況下,為什麼還需要再額外設計一套「長期激勵方案」?
單就制度功能來看,基本薪資反映職位責任與市場價值,績效獎金(含分紅)則是依據短期表現所給予的報酬。這兩項加上福利機制,對大多數公司來說,已算是相對完整的總報酬組合。那麼,長期激勵方案到底是為了什麼?是顧問公司創造需求以促進營收?還是企業內部企圖巧立名目,自肥一把?
繼續閱讀全文👉🏻 林弘道專欄|除了薪資與獎金,企業為何還要多給CEO比年薪高數倍的持股?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年少得志笑傲金融界,轉戰科技業卻重摔谷底:IBM總經理李正屹如何在銷售賽道上,創造逆轉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