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每 3 分鐘就有 1 件家暴案發生!庇護資訊流通幫助受害者找回安全

Heho生活

更新於 09月19日02:30 • 發布於 09月18日10:14 • 黃慧玫

近來常傳出有女性遭親密伴侶施暴的新聞,從土城殺妻案、信義區女子遭前男友砍殺案、台中沙鹿情殺案等,更有被害人在已核發民事保護令的情況下,仍遭加害人殺害,引發社會各界對於保護令效力產生疑慮。

據衛福部保護司資料統計,2024 年家庭暴力事件通報案件統計高達 179,107 件,平均每月 14,925 件,平均每 3 分鐘就有 1 起家暴事件被通報。除了通報件數持續增長,家暴增長率更為驚人,截至 2024 年已連續三年增長率超過 5%。

保護令漏洞在哪?「安全空窗期」加強司法拘束力

而這些驚人數字背後,代表無數的家庭正處於暴力風暴中,不可忽視!衛福部對於家暴頻傳也高度重視,更檢討現行機制,並就保護令聲請到核發這段安全空窗期提出「強化風險防控」,周延被害人的安全保護。

研究及實務顯示,核發保護令後,8 成加害人未再施暴,但其如有前科、精神疾病,或有嚴重暴力、脅迫跟蹤等行爲時,極可能再度施暴;且於離婚、開庭或裁判前後,加害人往往採激烈暴力因應。

因此,對於這類加害人應加強刑事司法之拘束力,落實相關安全措施,方能有效維護被害人安全。衛福部表示,除將持續督促各地方政府提供被害人保護措施,也與相關部會協力合作,強化保護令刑事程序、遏阻暴力危害。

目前,家庭暴力防治法所設之保護令聲請與核發機制相對完善,惟針對保護令尚未核發前的「安全空窗期」,強化庇護安置與緊急安全服務,提升對被害人的即時保護力。

請司法院研析如何進一步縮短民事保護令之審理及核發時間,加速保護機制啟動。對於違反保護令或涉有嚴重暴力情節者,符合法定要件時,請司法機關依法羈押;若未羈押,依法為附條件命令,要求加害人遵守相關限制行為。

於執行保護令過程中,警政、衛政及社政單位應加強危險資訊研判,提升風險預警與安全介入的即時性,衛服部將持續推動警政與司法單位資訊整合,提升民事與刑事案件資訊共享效能,以利風險資訊即時掌握與應處。

民事保護令制度為家庭暴力防治及維護被害人與其未成年子女重要的法律工具,未來將持續與司法院、法務部、內政部警政署等相關防治網絡機關密切合作,強化司法制度與執行力道,確保保護令能更有效保障被害人安全。

幫助受暴者找回安全!提升庇護資源可近性與可見度

面對暴力時,受害者最需要的不是責備,而是即時、安心的庇護。但過去礙於隱私維護與安全考量,相關庇護所資訊難以對外公開,導致受暴者找不到管道協助;也擔心入住庇護所後難以適應陌生環境,因此不敢踏出求助第一步。

有感於這些隱形的困境與資訊落差,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年底推出整合庇護所資訊平台「CHOICE 安全.選擇.庇護」資訊網站,提供受暴者清楚與即時的庇護資料,幫助受暴者做一個安全的選擇,成為危機中的一個機會。

善牧基金會提醒,遭遇家暴時,首要是確保自身或年幼孩童的安全,可立即撥打全國 113 保護專線、110 報警求助,或是 119 緊急救援,若需要暫時離開家庭,庇護所也是可考量的安全住所。

庇護所不僅提供受暴婦幼安心喘息、復原的空間,並藉由法律及心理諮商等各種服務,協助婦女規劃未來,並重返社會或家庭做準備,讓每一位受暴者有機會走向安全與尊嚴的生活。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

>> 有健康上的問題嗎?加入 LINE 好友 Heho 馬上來為你解答!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連假出遊大補帖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重大災情 《BBC》分析5大原因

EBC 東森新聞
02

苗栗晚間爆巨響!通霄電廠120米高煙囪「砍樹」放倒 震撼連環照曝光

自由電子報
03

超過3萬「鏟子超人」動身花蓮光復救災 台鐵曝車廂內最暖印記

CTWANT
04

13隻狗寶寶深夜「集體越獄」萌萌亂竄 真相令人鼻酸:思念孩子的狗媽媽找來了

CTWANT
05

大阪世博近尾聲……台灣館夯爆排4小時 日男為「這原因」進館造訪逾百次

CTWANT
06

熱血志工曝8點實戰經驗:鏟子不用帶 穿可綁式長筒雨靴

壹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