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刪串供證羈押事由 檢協會:影響重大刑案偵辦
(中央社記者謝幸恩台北21日電)立法院民眾黨團提案修正刑事訴訟法,刪除「勾串共犯或證人」羈押事由,檢協會今天對此表示,將影響重大刑案偵辦,並危及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及被害人與證人的權益。
民眾黨團昨天透過媒體群組表示,無罪推定原則是國際公認的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檢方若要推翻原則進行羈押,應提出充分證據,此原則早已為台灣最愛效法的德國、日本立法例所採用。
中華民國檢察官協會今天發布聲明表示,「勾串之虞」作為羈押事由,為多數先進國家及國際刑事法院(ICC)立法例所採,並透過「法官保留」立法模式,由法官決定是否羈押。
聲明提到,現行條文將「勾串」針對共犯或證人、「湮滅」針對「物證」,二者為不同妨害司法態樣,外國立法例就此也分別規定;若刪除此羈押事由,等同放任被告以威脅或利誘等不當方式影響共犯或證人,妨害發現真實及公平審判。
檢協會表示,113年全國地檢署總偵查收案,檢察官向法院聲請羈押1萬1330人,法院裁准羈押8924人,占78.8%,其中以「勾串、滅證之虞」准押者6319人,占總聲押人次70.8%。
此外,112年以「勾串、滅證之虞」理由准押4747人,占總聲押人次67.6%;111年以此理由准押3479人,占總聲押人次64.7%,顯示此事由在實務上最常使用,且逐年上升,特別於電信詐欺案件,近3年平均聲請羈押獲准率高達88.3%。
檢協會並舉例,近期因「勾串之虞」獲准羈押的重大案件,包括台積電工程師洩密案、剴剴兒虐案、台版柬埔寨詐欺案、現役軍官謀駕軍機叛逃案等重大案件。
檢協會強調,若冒然刪除此羈押事由,勢必影響重大刑事案件偵辦,也將導致國家核心關鍵技術外流、兒虐致死案件真相難明、詐欺集團首腦與上游成員逍遙法外,嚴重影響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及被害人、證人的權益。(編輯:蕭博文)11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