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紐西蘭研發葉片蛋白新技術減碳97%!日本企業搶先導入食品應用

食力 foodNEXT

發布於 10月26日16:00 • 食力FoodNEXT

撰文=編輯部

日本乳製品原料供應商Lacto Japan宣布與紐西蘭植物蛋白新創公司Leaft Foods建立戰略合作,計畫共同推動Rubisco蛋白在日本市場的商業化應用。Rubisco(核酮糖-1,5-雙磷酸羧化酶/加氧酶)是含量最豐富的蛋白質之一,也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關鍵酵素,但長期以來由於萃取過程中結構容易被破壞,始終難以穩定應用於食品中。

Leaft Foods聲稱已開發出低破壞性的「溫和萃取技術(gentle extraction process)」,可保留Rubisco蛋白的原始結構與功能性,使其具備完整胺基酸譜,營養價值優於豌豆與大豆蛋白。根據公司內部生命周期分析(LCA),與乳清蛋白相比,Rubisco的生產過程可減少高達97%的溫室氣體排放。

Rubisco擁有起泡、膠凝與乳化能力,在烘焙領域可取代蛋白質材料。(圖片來源:green queen)

多功能植物蛋白 具備起泡、膠凝與乳化能力

Rubisco蛋白在機能性方面同樣表現出色,具備起泡、膠凝與乳化特性,可用於烘焙、甜點與植物基食品配方,甚至能取代常用的人工添加物,如甲基纖維素(methylcellulose),成為更潔淨標示的替代物。這讓Rubisco被視為具備「跨領域配料潛力」的新世代植物蛋白。

Leaft Blade植物基蛋白飲 邁向商品化應用

Leaft Foods已在紐西蘭推出首款含Rubisco蛋白的消費產品Leaft Blade,為一款植物基高蛋白飲,每100毫升含17克蛋白質。公司表示,該飲品中的Rubisco可比傳統蛋白更快被人體吸收,並額外添加L-酪氨酸、亮氨酸等胺基酸,以支持專注力與肌肉修復。

五年內布局日本市場 Lacto協助導入食品製造鏈

Leaft與Lacto Japan簽訂的合作協議將延伸至未來五年,涵蓋植物基食品、烘焙、運動營養與功能性產品等多項應用。Lacto Japan將擔任Leaft在日本的主要通路與市場開發夥伴,憑藉其在乳製品與蛋白原料領域的網絡,協助推進Rubisco技術的市場導入。

目前雙方已與多家日本大型食品製造商洽談合作,目標建立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業務規模。Leaft認為,日本消費者對口感與品質要求高,是驗證Rubisco應用潛力的關鍵市場。

Leaft Foods自2019年成立以來已募得1,500萬美元資金,並在去年啟用30,000平方英呎的示範工廠,每週可生產約一公噸Rubisco蛋白。該設施具備商業級產能,已開始供應美國與亞洲的B2B客戶。

目前Leaft在美國市場也已建立供應合作,與多家食品創新公司如Plantible Foods、Day 8與Rubisco Foods展開競爭,這些企業皆致力於開發葉綠素蛋白的穩定化與可食用應用技術。

機會與挑戰並存 從環境優勢走向消費接受

Rubisco蛋白的環境足跡遠低於乳清與豆類蛋白,被視為植物基市場的重要潛力原料。不過,要在商業規模上達到成本與風味競爭力仍具挑戰。葉片萃取過程容易破壞蛋白結構,需要高成本的溫和製程來維持功能;同時,法規審查、消費者認知與風味表現仍是關鍵。

Lacto Japan強調,他們與Leaft共同開發的配方已通過多項感官測試,風味與質地能符合日本市場對高品質食品的標準,未來將持續推進Rubisco在更多食品領域的應用。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綠葉植物也能萃取出植物性蛋白質?負責光合作用的「RuBisCO」成為植物基生力軍
番茄葉蛋白含量達28%、萃取率最高可達58%!荷蘭團隊揭植物新蛋白來源
泰國新創把廢棄米糠做成「植物性蛋白」!兼具永續與健康的植物蛋讓日本與台灣大廠都搶合作

參考資料
▶green queen,This Japanese Dairy Giant is Embracing A Sustainable Protein from Alfalfa Leaves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特展作品遭志工誤認髒汙擦拭 基隆文觀局致歉

中央通訊社
02

苗栗公園驚見525萬金條、10萬現金!失主身分曝光

民視新聞網
03

健保補充保費將大修!三大變革擬116年上路 股利利息改「年度計算」衝擊480萬人

NOW健康
04

洗菜別再加鹽!譚敦慈揭「最神1招」 蟲卵、農藥全清光

三立新聞網
05

【圖解新聞】搶吸普發現金客戶 各銀行抽獎送錢狂加碼

LINE TODAY
06

日本超紅失眠救星「無羊枕頭」美式賣場開賣 醫:非人人適合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