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公投主文解讀掀熱議 「同意」、「不同意」都有歧見
位於屏東恆春半島的第三核能發電廠(簡稱核三),自1984年起商轉,是台灣最後一座投入運轉的核電廠。核三擁有兩部機組,供應南台灣部分電力需求,但在2024年7月與2025年5月,兩部機組先後停機,台灣正式邁入「非核家園」階段。然而,能源轉型、供電穩定與碳排放等議題,讓核三是否應延役重啟,再次引發激烈爭論。
8月23日全國將舉行「核三重啟」公投,主文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投下「同意」,代表支持先進行安全評估,若評估通過就重啟核三;投下「不同意」,則是不贊成在安全評估後重啟,傾向維持停機除役。不過,因主文同時包含「須經安全評估」與「繼續運轉」,有人解讀「同意」只是贊成評估,不必然支持重啟,也有人視為直接表態支持重啟。
LINE TODAY首頁針對「關於核三重啟公投主文,你清楚投下『同意』或『不同意』代表的意思嗎?」發起投票,截至8月14日上午8時,已有逾4.4萬人參與。其中61.03%認為「清楚,投『同意』就是支持重啟,但也同意若安全評估沒通過就不會重啟」16.89% 認為「清楚,投『同意』就是支持重啟,投『不同意』就是反對重啟,不論安全評估結果為何」。另有 6.88% 認為「不確定,安全評估的標準與負責單位應先說明清楚」,其他人則表示不會去投票或尚未仔細想過。
部分網友力挺重啟核三,認為核能是最節能經濟環保的發電方式,「本來就該重啟👍 所有先進國家都使用最節能經濟環保的核能,維持國家最佳的電力運作,即使是出事過的日本也一樣!」有人舉例比喻:「這就跟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一樣邏輯:你會因為害怕飛機失事就不搭飛機嗎?答案是不會,你一樣會照搭!即使萬一有一天倒楣遇到失事你會死很慘,一樣會做這個選擇!因為這就是最佳選擇!」
也有網友強調,重啟必須以安全評估過關為前提,「安全評估沒過的話怎重啟?除非是惡劣玩文字陷阱,不然當然是『安全評估過關,是否同意重啟』。不過能重啟肯定投重啟,否則每年缺電的縣市真得很倒楣,影響生計。」另有人指出,目前穩定電力來源僅有火力與核能,「風力、太陽能構不成穩定電力,所以火力和核能,我會選擇核電。」
反對重啟者則質疑,公投程序浪費資源,且應先確保安全,「為何在沒做安全評估前,就要公民投票表態?錢是如此浪費嗎?」有網友批評,「應該先確定安全性無慮後再舉行公投。」另有人提醒,即便同意,也仍須經過環評,「到時候環評不通過,又要吵政府違背民意。」
不少人憂慮核廢料問題無解,「目前全世界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解決核廢料儲存與安全存放的方法。」一名曾在核廢料儲存場工作的前員工轉述,高階核廢料棒完全清除輻射需10萬年,降低輻射至50%也要5萬年,「短短四年產生的核廢料棒就數不勝數,台灣的土地有多少空間可以容納?」有人以日本福島核災為例,質疑在地震頻繁的台灣能否預防同樣事故,「核廢棒需要穩定環境儲存數千數萬年,以現在的科技來說,這真的是非常困難的決策!」
也有網友認為,重啟只是把風險留給後代,「重啟,享受 40 年不缺電的生活,代價留給百代子孫;不重啟,我們缺電,我們付出現在的健康與金錢代價。」甚至有人指出,若支持重啟,就應承擔核廢料處理責任,「投同意最多的縣市,要負責收核廢料喔!」
隨著公投日期逼近,正反雙方在網路上的交鋒持續升溫。支持方訴求穩定供電與能源轉型的現實需求,反對方則聚焦於核廢料與安全疑慮,雙方對公投題目設計及政府政策透明度也有不同批評。8月23日的公投投票結果,將成為台灣能源政策下一步的重要指標。
網友留言討論相當熱烈,請問你/妳怎麼看呢?
顯示全部
留言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