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中軟化 外媒:恐在台灣議題讓步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川普政府近期在與中國進行高風險貿易談判之際,對北京的態度有所軟化,並著眼於為今年秋季可能會舉行的美中元首峰會鋪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有可能將會會面。有專家擔心,華府可能為此在台灣及科技議題方面做出重大讓步。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據十多名現任與前任美國官員以及其他知情人士透露,華府對北京態度軟化的具體動作,包括勸阻台灣總統賴清德8月訪問中南美洲友邦時過境美國,延遲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與五角大廈高官的會面,暫停對中國實施新的出口管制等。
知情人士指出,台灣總統賴清德原本計劃8月初出訪拉丁美洲邦交國,並過境美國達拉斯與紐約,但行程在川普政府干預下被取消。其中三名知情人士透露,川普政府試圖更改賴清德的行程。
其中一人表示,華府方面希望賴清德避開大城市,並限制公開活動的安排。另一名人士說,「他們沒有直接說不行,但設下了許多限制,明顯表達不希望這次過境發生。」
賴清德並非今年首位被取消美國行程的台灣高層官員。據兩名知情人士透露,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原定6月赴華盛頓,與包括國防政策主管柯比(Elbridge Colby)在內的五角大廈官員舉行高層會晤,但會議突然被美方取消。
這兩名人士說,取消會議的決定是在習近平於6月稍早與川普通話時,要求美方降低與台灣的接觸後作出的。華盛頓至今尚未重新安排這些會晤。
然而,兩黨部分人士都對華府初現端倪的「緩和」表示批評,警告此舉可能損害美國國安,並削弱地區同盟關係。他們擔憂,川普一心想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削弱了華府在經濟、技術、軍事方面更有力與北京競爭的努力。
拜登政府前國防部高級官員拉特納(Ely Ratner)表示,「這些讓步傳遞出危險訊號,表明美國對台政策是可以談判的。這只會引來更多來自中國的壓力與脅迫。對北京而言,胃口只會越來越大。」
哈德遜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索博里克(Michael Sobolik)表示,「總統似乎更關心讓美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而不是對北京構成的國安威脅。」
五角大廈與國務院對此均未回應媒體置評要求。
中國正積極在人工智慧、量子運算等新興科技領域取代美國及其西方盟友,並視這些科技為加速軍事現代化與實現全球經濟主導權的關鍵。
而川普政府放寬對中國出售人工智慧晶片的限制,也引來批評者的關注。美國商務部亦未對相關查詢作出回應。
中國找到美國痛點
美中雙方在6月於英國倫敦會談後,表示同意解除彼此的限制。幾位知情人士表示,自此之後,對中國的新貿易管制措施事實上已進入暫停狀態。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這場休兵是在川普政府進行一場準備不足的貿易戰之後發生的。他們提到,川普在4月對中國產品加徵高達145%的關稅,引來中國以限制稀土出口反制。索博里克直言,「中國找到了美國無法承受的痛點。」
曾在小布希政府時期擔任商務部國際貿易副部長的帕迪亞(Frank Padilla)指出,川普政府將科技出口管制列為談判籌碼,這是一個令人憂心的發展。他表示,「把出口管制當成貿易談判籌碼,是一個危險的先例。這也讓中國可能在未來要求放寬出口限制,作為達成貿易讓步或同意舉行峰會的交換條件。」
顯示全部
留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