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男性40歲後排尿慢又細?留意「攝護腺肥大」!醫曝最新療法:恢復快、性功能保留最完整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05月30日01:00 • 曾耀儀 整理

根據統計,台灣有近160萬名男性正面臨「攝護腺肥大」(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的挑戰,若未妥善治療,可能進一步引發尿路感染、血尿、腎功能惡化等。(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根據統計,台灣有近160萬名男性正面臨「攝護腺肥大」(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的挑戰,若未妥善治療,可能進一步引發尿路感染、血尿、腎功能惡化等。台中榮總說明,過去的攝護腺肥大手術,因手術風險高、術後須放置尿管且恢復期長,常讓患者畏懼手術,隨著醫療技術進步,攝護腺肥大治療已邁入微創手術的新時代,不僅手術過程幾乎不流血,排尿與生活品質也大幅改善。

40歲以上男性好發!注意攝護腺肥大4症狀

臺中榮總泌尿醫學部胡如娟醫師指出,攝護腺肥大是40歲以上男性常見的健康問題,隨著年齡增長,攝護腺組織逐漸增生壓迫尿道,導致排尿困難、尿流減弱、頻尿夜尿等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特別是70歲以上男性,平均每10人就有7至8人受到影響。

胡如娟醫師提醒,若攝護腺肥大未及時妥善治療,可能導致:

  • 膀胱纖維化

  • 血尿

  • 泌尿道感染

  • 膀胱結石

  • 甚至腎功能惡化

如有排尿困擾,應及早就醫評估。

延伸閱讀:動不動就想尿尿?是因為你喝太多咖啡、茶!泌尿科醫師揭頻尿4大類飲食禁忌,「這類水果」要少吃

出血多、術後勃起障礙…傳統療法缺點多!

目前第一線標準治療以口服藥物為主,但副作用包括逆行性射精和勃起功能障礙。

在過去,攝護腺肥大治療多以傳統電燒刮除雷射手術為主,因手術風險高、術後須放置尿管且恢復期長,常讓患者畏懼手術。說明詳如下表:

副作用或缺點 口服藥物
逆行性射精和勃起功能障礙 攝護腺刮除手術 出血多、恢復期長,術後需長時間留置尿管 雷射手術 雖可降低出血量及縮短尿管放置時間,但需半身或全身麻醉,且兩者術後出現逆行性射精的風險高達7成以上。

最新微創療法「攝護腺拉開術」3大優勢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攝護腺肥大治療已邁入微創手術的新時代,關鍵在於為患者量身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攝護腺拉開手術便是其中之一,透過特製的鎳鈦合金束帶,在內視鏡輔助下,將肥大的攝護腺組織如窗簾般向外拉開,有效解除尿道阻塞,如下圖:

▲攝護腺拉開術攝護腺拉開術(Urolift)手術步驟圖。(圖/翻攝自台中榮總。)

攝護腺拉開術(Urolift)有以下三大優勢:

攝護腺拉開術(Urolift)
優勢1 手術時間僅需15至20分鐘,且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對麻醉風險較高的患者更為友善 優勢2 術後可當日出院或留院觀察一晚,排尿改善立即有感;尿管留置最短。 優勢3 性功能保留最完整。

由於微創手術保留攝護腺組織,未來仍可能視排尿障礙程度再次手術,因此臺中榮總會為患者安排完整評估,包括:

  • 3D攝護腺超音波

  • 尿流速測試

  • 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檢驗

  • 必要時進行錄影尿動力學及膀胱鏡檢查,

以確認攝護腺肥大的立體結構與膀胱功能,再與患者共同討論,量身訂製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攝護腺拉開術,助6成患者改善藥物治療成效

臺中榮總泌尿醫學部自2024年起,已為近40位攝護腺肥大患者成功施行攝護腺拉開微創手術,患者平均年齡為64歲。手術過程幾乎不流血,也不影響術後勃起及射精功能。術後平均尿流速顯著提升4.5毫升/秒,超過6成患者從原本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進步到可完全停用藥物,排尿症狀及生活品質均大幅改善。

胡如娟醫師建議,在考慮各項微創手術前,務必接受完整泌尿系統檢查,因每人病況不同,唯有與醫師充分溝通,才能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重拾自在排尿、無後顧之憂的生活品質。

排尿改善、可完全停藥…微創手術成功案例

因女兒一句關心「爸爸怎麼上廁所這麼久」,60歲的冉先生發現自己有排尿困難,在女兒安排下至臺中榮總檢查確認是攝護腺肥大,經藥物治療3年,症狀未能有效改善,加上自己已有糖尿病須吃藥控制,不願再增加藥量,盼有其他治療方式;52歲范先生有家族病史,祖父與父親都罹患攝護腺肥大,他自中壯年就特別注意排尿狀況。10多年前發覺尿速變慢即就醫服藥控制,但症狀隨年齡加重,還合併慢性發炎。從事工程搶修工作的他,出勤不敢喝水,到現場第一件事就是找廁所,排尿困擾造成生活不便,不適感讓人難以忽視。

過去攝護腺肥大治療多以傳統電燒刮除或雷射手術為主,因手術風險高、術後須放置尿管且恢復期長,常讓患者畏懼手術。兩位患者在接受新型攝護腺拉開微創手術後,排尿症狀明顯改善,已無需依賴藥物,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臺中榮總針對不同病患病況經檢查評估後,以最新攝護腺拉開微創手術治療攝護腺肥大。左至右:泌尿醫學部主任李建儀、副院長李政鴻、泌尿醫學部醫師胡如娟。(圖/台中榮總提供。)

延伸閱讀
預防及改善攝護腺肥大,中醫師教你飯前拍打「這穴位」5分鐘!日常保健「5方法」一次公開
中年男性注意》攝護腺肥大是「腎中精氣不足」!排尿無力、腰膝痠軟…中醫1方法、2穴位助調理
50+男性必看》頻尿、夜尿、尿不乾淨…攝護腺肥大別再吃紅肉!一文看懂6大飲食要點

資料來源:台中榮總

責任編輯:曾耀儀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注意肝警訊

肝病是國人常見的「沉默殺手」,初期症狀如倦怠、食慾不振、眼黃膚黃易被忽視,卻可能默默進展為嚴重肝硬化或肝癌。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快戒掉2壞習慣!他吃飯喉嚨不適就醫 竟診斷出「雙癌纏身」

CTWANT
02

OL「尿液全是泡泡」竟腎功能嚴重衰退 醫揭「3大風險」恐心梗、中風

三立新聞網
03

不是甜點配角!「它」是大腦專屬超級水果 營養師大讚:補腦又顧代謝

三立新聞網
04

07月30日 請記住你正在走的路,是你曾經夢想抵達的地方

Heho健康
05

抽筋不停好煩惱!醫師提醒半夜抽筋主因是「這個」多吃2食物有助放鬆肌肉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大象醫師-周維薪】長期憋尿又很少喝水!該如何預防「泌尿道感染」?

問8健康諮詢網

小孩臉圓長大更漂亮?陳裕恩院長解析「天生美女骨相」:3大特徵藏優勢

姊妹淘

新手爸媽必看!女嬰腳趾遭頭髮纏繞險壞死 醫說明「頭髮止血帶症候群」

健康醫療網

冬病夏治 中醫三伏貼調整體質

中華日報

心血管疾病發作前12年活動量就可看出端倪

明日科學

得過帶狀疱疹也可能再復發 醫籲:疫苗接種是防治關鍵

健康醫療網

近年大麻濃度提升 10 倍,罹精神病風險高安非他命近 4 倍

Heho健康

吃醋好處多!醫揭6大健康奇效 但「這樣喝」恐損牙傷食道

三立新聞網

【哺乳心樂園】乳房手術後的哺乳,在挑戰與希望中取得平衡!泌乳顧問可協助媽媽了解自身狀況,建立客製化的哺乳計畫

媽媽寶寶

河南婦上吐下瀉!檢查發現胃藏大量「一級致癌物」 元凶竟是筷子

CTWANT

【長庚醫師團】我的孩子被告知有心雜音,該怎麼辦?兒心醫師:有心雜音未必心臟有問題,即使有先天性心臟病,預後大多良好

媽媽寶寶

50 歲左右加速老化,研究:最明顯的是主動脈

科技新報

夏天失眠關鍵在體質?中醫解析3大「失眠型」症狀,教你對症調理有好眠

姊妹淘

台男精液無用比例逼近8成! 醫師:這些雷點導致「蟲蟲」品質下滑

藝點新聞

傳染力堪比新冠!廣東屈公病擴散 R0值達7專家憂蔓延速度快

TVBS

肝指數正常就沒事?一張表算出B肝帶原者的肝癌風險

康健雜誌

獨步全球!台灣「臨床AI驗證中心」如何將AI煉成全能醫師,走向全世界?

康健雜誌

連 5 年近千人遭蛇吻!8 月高峰注意「5 要 5 不」原則

Heho健康

35歲女靠「劉亦菲減肥菜單」狠甩8公斤!5天這樣吃,不挨餓也瘦身成功

姊妹淘

不開胸也能切腫瘤 她靠「1手術」切除胸腺瘤三天就出院

健康醫療網

塑膠微粒一旦進入血液循環 雙和研究:傷腎傷心風險增

NOW健康

泡澡泡出「浴缸毛囊炎」?醫:洗前必做1動作、洗超過15分鐘更乾燥

康健雜誌

小麥的健康筆記/騎車別穿夾腳拖!專家爆:腳跟斷了救不回

中天電視台

家中長者「量六力」了嗎? 國健署推及時評估監測健康

NOW健康

心偲教育率28家中小企業攜手獻愛!「孩子,請多指教」公益野餐9/27登場

永續幫

兒童脂肪肝不再罕見!專家解析診斷方式、治療重點與預防對策

中華日報

頭暈、肩緊、精神差?芳療中醫師教:薑茶+刮痧+精油對抗「冷氣病」

中華日報

以為只是消化不良!43歲男腹脹…一查確診直腸癌第三期

中天電視台

升遷夢竟敗在「腋」步之遙!醫曝職場形象的潛在影響

中華日報

台灣團隊開發植物新藥平台 瞄準失智症及銀髮照護市場

中華日報

突破早期肺癌復發風險 醫師建議基因檢測及術後輔助治療

中華日報

乳房腫塊突快速變大竟是少見「葉狀瘤」 嚴重恐皮膚潰瘍壞死

健康醫療網

失戀難走出? 專家建議「分手後第一步」:丟棄舊情人物品,更快釋懷與重新開始

常春月刊

沈玉琳面黃、暴瘦疑患胰臟癌 醫:確診多已是中晚期

中天電視台

鼻噴劑沒用?醫揭3關鍵原因

中華日報

夏天「4大地雷食物」!容易滋生細菌害腹瀉 現切水果入列

三立新聞網

魚皮、魚頭、魚內臟,竟隱藏「這些」風險?營養師揭:4要訣「吃魚安心法則」

華人健康網

二尖瓣脫垂好發這類女性族群 中醫分享7重點改善症狀

NOW健康

久睡有害健康!每天睡逾9小時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34%

中天電視台

南台灣第一!高醫取得美國HIMSS第七級國際認證,獲智慧醫療最高榮耀

華人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