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室內也會「中暑」!頭暈、噁心...留意7症狀,醫師教你:喝冷水、沖冷水澡幫身體降溫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07月04日01:00 • 曾耀儀 整理

一般人以為只要避免戶外活動就好,但若室內濕度高、空氣不流通,也可能造成危險。(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近日各地氣溫炎熱,且臺灣四周臨海、又逢午後降雨,不僅沒降溫反而讓天氣更為潮濕悶熱,去年年平均氣溫是有現代分析以來的最高溫!今年高溫的趨勢也非常明顯,根據衛福部的資料顯示,今年5月因熱傷害就醫的人次比去年增加6成。

高溫+高濕度=熱傷害!出現7症狀快就醫

花蓮慈濟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葉日弌表示,若出現疲勞、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脫水,甚至意識模糊等症狀,需立即離開高溫的環境,並降低體溫,若仍無法緩解症狀時,應立即到醫院急診。

臺灣夏天的平均濕度,根據中央氣象署資料,平均約75%左右,高濕度及高溫的狀況下,就可能產生熱傷害,葉日弌主任說,一般人以為只要避免戶外活動就好,但若室內濕度高、空氣不流通,也可能造成危險,尤其當外界溫度高達32度甚至38度時,若是濕度高於60%至70%時,會使得人體的散熱機制受到影響,導致體內無法有效散熱,人體感溫度會比實際溫度更高,使熱指數增加。

如何預防熱傷害?喝冷水、沖冷水澡都有用

葉日弌主任說,民眾可搭配喝冷水、沖冷水澡、吹冷氣等方式輔助降溫,同時務必定時補充水分,以維持體內水分平衡,若是出現頭暈、疲勞、脫水、意識模糊等不適症狀,可能是熱衰竭和中暑,需立刻補充水分並進行降溫,若無法及時改善,會進一步導致器官損傷,嚴重時可能衰竭、休克危及生命,臨床上中暑的死亡率可超過10%,若無法緩解時,應就醫治療。

葉日弌主任提醒,遇到高溫天氣,應避免從事戶外活動、勞動或劇烈運動,並多加防曬、保持室內涼爽和通風。尤其是對於老年人、小孩、慢性病患者、肥胖者、服用藥物者,以及戶外工作或運動者等,需更加謹慎,避免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中。另外,定時補充水分,以維持體內水分平衡,若白天清醒時間內,2小時仍未出現尿意,很可能是飲水不足的訊號,但若已攝取大量水分卻仍無法排尿,則需提高警覺,建議盡早就醫檢查。

▲花蓮慈濟醫院家庭醫學部葉日弌主任說,高濕度及高溫的狀況下,就可能產生熱傷害,若室內濕度高、空氣不流通,使得人體的散熱機制受到影響,導致體內無法有效散熱,人體感溫度會比實際溫度更高,使熱指數增加。(圖/翻攝自花蓮慈濟。)

資料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陳宛欣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2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3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愛吃「2美食」要注意!台中婦頭暈送醫驚罹大腸癌 醫:小心7徵兆

鏡報
06

「喪屍煙彈」暴增3倍!本世紀最危險毒品肆虐 醫:令人性情大變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4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