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算數學」的學霸跑去查稅結果搞出大麻煩!
文/汪志明
明朝時,徽州府歙縣城西的新安衛出了一個「天才」,名叫帥嘉謨。他本人長得帥不帥不知道,但確實有真才實學。然而,他所引發的一場騷亂持續了近十年時間,從地方到中央朝廷鬧得雞飛狗跳,幾乎每個官員、每個部門都被捲入其中。這位天才也因此出了名。
《平凡人創造的非凡歷史》電子書 - 史書不僅記錄了王侯將相,更有不少平民百姓的精彩人生! 歷史不是精心編排好的劇本,許多不起眼的小人物,在不經意間改變了歷史走向
所謂的天才,並不是指他能夠考上文狀元或武狀元。因為帥嘉謨寫文章不行,練武也不行,唯獨對數字感興趣,是個數學天才。
那時的普通老百姓連大字都不認識幾個,更別說學習數學。但帥嘉謨是一個學霸,不做數學題就手癢心癢。有時候他會在大街上來回踱步,只希望能找到練手的題庫。結果,還真的讓他找到了。
歙縣架閣庫(檔案庫)裡放著歷年的稅收帳本,當時歙縣的經濟很發達,稅收帳本堆得像小山一般。其中記錄的數字浩如煙海,正符合帥嘉謨的需求,這下子他有事情做了。如果帳目核對得好,做出些成績,興許還能弄個小官來當。
帥嘉謨天天和本地的稅收帳目打交道,一段時間後,他發現了一件值得深入研究的事。帳本上有一個「人丁絲絹」稅的名目,記錄著收上來八千七百八十匹絹,如果換算成銀子的話,就是六千多兩,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問題倒不在於數目不對,而是這種稅應該由徽州府下面的六個縣平均分攤,但是在稅收帳本上,只記有歙縣的數額,卻沒有其他五個縣——休寧、績溪、婺源、黟縣、祁門——的數額紀錄。也就是說,歙縣獨自承擔了這筆稅。
帥嘉謨又翻了翻之前的帳本,發現從明朝建立開始,兩百多年來,那五個縣都沒有繳過這筆稅。他覺得這件事情有些蹊蹺,兩百多年了,就沒有一個人發現這個問題嗎?他反覆查閱資料,發現還真的有人反映過這件事,而且是越級上訴。只不過,這個上訴的人突然去世了,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帥嘉謨認為自己有責任繼續上報此事,於是決定效仿那個越級上訴的人,直接向應天巡撫告狀。此時的應天巡撫就是大名鼎鼎的海瑞。
海瑞是出了名的清官,他得知此事後,立刻把六個縣的官員都找了過來,準備查個水落石出。沒想到,官員還沒到齊,會議還沒開始,海瑞就先被調走了。
這下子,徽州府的大小官員都鬆了一口氣,也許這個會議順利召開後,這筆稅款就得由六個縣平均分攤,可是那五個縣的老百姓都已經兩百多年沒繳過這項稅了,突然間多出來一個稅種,換誰都不願意。徽州府的官員們可不想挑戰民意,要是激起民怨,就更不好辦了。
海瑞是調走了,但是帥嘉謨還在。這位數學學霸始終認為,稅收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是因為證據不足,所以自己還需要更加努力地收集證據。
實際上,關於這筆稅的情況,徽州府的各級官員哪一個不比他清楚?錢糧絲絹從哪裡收上來的,收了多少?這是個關乎利益的問題,而不是關乎證據。這一點,沒有經受過官場政治洗禮的帥嘉謨始終沒有搞清楚。
他繼續翻閱稅收帳本,想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他發現,明朝初年,歙縣曾欠下夏麥九千七百石,要求交生絲補上。此後,這筆單獨的「夏稅生絲」稅被篡改成了每年的「人丁絲絹」稅,就這麼一年年持續地收下去了。
海瑞走後,新來的巡撫也不管帥嘉謨的事情。帥嘉謨就決定繼續上訴,而且要直接去南京上訴。南京的官員給了回覆:會嚴格調查此事,然後由六個縣平均分攤這項稅目。
帥嘉謨總算得到了一個比較滿意的答覆,他高高興興地準備回家,卻在路上遭到了暗殺。
幸虧帥嘉謨命大,逃過一劫。但他知道,自己已經被人盯上了,也不敢再回老家,只能先跑到外省避一避,等風平浪靜了再回來。
帥嘉謨不見蹤跡,也就沒有人繼續追究了,徽州府恢復了平靜。
四年之後,帥嘉謨突然現身,回到了歙縣,跟他一起回來的還有出自歙縣的精英團隊。他們都是出身歙縣的進士,有功名在身,有些還是朝廷高官。帥嘉謨花了不少力氣才組建了這麼優秀的團隊,現在是要錢有錢,要人有人,這次回來就是要重新調查稅收一事。
在來的路上,帥嘉謨還打通了應天府,派出兵備道來處理此事。兵備道是個半司法半軍事的機構,可以受理訴訟,關鍵是有武裝力量。帥嘉謨的意思很明顯,走法律途徑,兵備道有司法機關支援,萬一要打架,兵備道也能提供武力幫助。總之,他要調查到底。
徽州府的官員們都嚇壞了。這件事不是已經過去四年了嗎?怎麼突然間又鬧了起來?更重要的是,事情已經在徽州府的六個縣中傳開了。歙縣百姓以前不知道,現在明白過來,原來我們白白繳了那麼多年的冤枉錢。其他五個縣的百姓同樣意見很大,以前壓根就沒收過的稅,現在憑什麼逼我們繳?
百姓如此,官員們也沒閒著。幾個縣的官員天天打口水仗,有時候甚至還會動手。歙縣的官員認為自己治下的百姓白白繳了那麼多年的稅,應該由其他五個縣做出補償,否則太不公平了。而其餘五個縣的官員不可能接受天降幾千兩銀子的指標,這肯定是無法完成的。整個徽州府都亂成了一鍋粥,打的打、罵的罵,相互推諉,相互指責。
案件傳到了北京,朝廷要求徹查。徽州府不敢怠慢,只能先支持歙縣的要求。其他五個縣見自己不占優勢,於是提出了另外的解決辦法,那就是查黃冊。黃冊是關於稅收的原始紀錄,這是最具權威性的證據。
徽州府立刻派人查黃冊,人們在浩如煙海的檔中翻了幾個月,終於得出了重大結論:什麼也沒發現,根本就沒有記載原始資料。消息傳來,大家都炸了鍋,一時間徽州府內到處生亂。戶部實在是受不了,做出最後裁決:這筆稅由各縣均攤。
可是,歙縣經濟發達,整個徽州府的稅收,歙縣占了一半。如果平均分攤,明顯是不公平的。所以,徽州府官員把大家叫來商量,希望歙縣出一半,剩下的由五個縣分攤。這可以說是一個折中的方案,歙縣作為最大的縣,多出一點自然沒問題,而其他五個縣平均分攤剩下的錢,也算沒吃大虧。這件事就這麼告一段落了。
歙縣人民敲鑼打鼓,熱烈慶祝自己爭取來的勝利,帥嘉謨也被當成英雄,人們對他稱讚有加。其他五個縣的百姓可就不好受了,平白無故的多出一個稅收項目。其實,公平地說,這五個縣的百姓並沒有吃多大的虧,已經免去了兩百多年的稅款,現在要繳的稅還讓歙縣平攤了一半,已經占了大便宜了。但是,那些百姓並不這麼想,苛捐雜稅名目繁多,他們如何分辨這不是官員的刻意欺壓呢?在他們眼中,這筆錢就是不應該繳的。既然帥嘉謨鬧一鬧,官府就能夠減稅,那我們也能鬧。
※ 本文摘自 《平凡人創造的非凡歷史》,原篇名為〈37 學霸查稅引發的大亂〉,立即前往試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