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在社群分享面試經驗竟收到存證信函、可能挨告?專家解析「言論踩線」的法律爭議

Cheers 快樂工作人

更新於 05月19日03:03 • 發布於 05月26日00:00 • 陳業鑫口述,蘇欣儀整理

網路分享面試經驗,真的能毫無限制嗎?陳業鑫律師一次帶你看懂法律重點。

圖片來源:Pexels

前陣子,一位年輕求職者在社群平台分享面試經驗,卻在數日後收到企業寄來的存證信函。

近年來,無論是公開面試經歷,還是「大聲離職」分享職場爭議,與企業產生法律衝突的事件層出不窮。這背後其實牽涉到言論自由、隱私權、名譽權以及勞資關係的微妙平衡。

針對這起案例,《天下學習》邀請律師陳業鑫,從員工、企業、平台三個角度,釐清法律紅線。

員工篇:有分享的自由,但「講什麼」有界線

尊重言論自由,是公民社會成熟的象徵。求職者與職場工作者:你有分享經驗的權利,但不代表在法律上毫無責任,網路空間同樣受到法律規範。

可以分享的內容:

  • 客觀事實:面試流程、面談方式等,如「面試通知很臨時,是在指定面試日前2天我才收到通知」、「等待時間超過1小時」。

  • 主觀感受:「面試官語氣強勢,我感到不舒服」、「氛圍讓我覺得壓力很大」。

  • 融合陳述:「通勤需一小時,考量時間婉拒offer」。

可能踩紅線的行為:

  • 不當的指控:若指控面試官性騷擾、歧視,須有具體證據,否則可能涉及法律責任。建議面試者一旦察覺問題異常,即可開啟手機錄音取得證據,以保護自身權益。

  • 情緒性標籤:「這公司是地獄」、「面試官是神經病」,這類用語恐導致公然侮辱與毀謗。

  • 洩漏營業機密:若在面試中接觸到企業尚未公開的商業資訊,貿然揭露,恐將觸犯《營業秘密保護法》。舉例來說,有些公司的競爭力來自於採購策略,面試官透露他們在遙遠地區找到特定原物料供應商的資訊,並詢問你是否具備相關語言能力或出差意願。這類訊息,其實可能是企業的重要營業秘密,無正當理由隨意洩漏, 恐涉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全文👉🏻 陳業鑫專欄|在社群分享面試經驗竟收到存證信函、可能挨告?專家解析「言論踩線」的法律爭議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善良」是職場裡最沒用的東西——那一夜的荒唐,讓她認清比鬼和蛇蠍更可怕的人性

「工作要找喜歡的還是擅長的?」如果你求職只有這兩種選擇,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

天下學習5月客座學習長徐瑞廷,面對AI時代快速變化,如何保持批判性思考,並做出果斷的決策?揭開獨家學習心法

👉👉 現在加入《Cheers快樂工作人》官方LINE會員,更多精選人物故事、企業報導,讓你職涯力up!

更多人際相關文章

01

認識「AI應用規劃師」考試:如何讓AI成為助手,而非對手

Cheers 快樂工作人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