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肌力衰退,全民動起來!營養師推薦3大飲食建議+簡易訓練
你或身邊的親友是否出現以下狀況?走路速度變慢、搬提5公斤重物感到吃力、上下樓梯需要扶手、經常失去平衡甚至跌倒。這些情況常被誤以為是關節退化,但其實,年齡相關的肌肉與體力流失可能早已悄悄影響日常生活。
肌肉量減少與肌力下降,與年齡、飲食、運動習慣密切相關。想要維持體力與生活品質,從補足關鍵營養素與建立運動習慣開始。《FJ豐傑生醫》營養師潘品嘉分享3項飲食重點,搭配簡易訓練動作,協助全民從日常做起,養成保護肌力的健康行動力。
圖說:常常無力撐不住?快檢查是否已出現肌力不足警訊!
肌力退化可能帶來的影響
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與肌力逐漸流失,可能導致行動力下降、平衡感不佳,甚至影響生活自主性。營養不均、久坐、缺乏運動,都是常見加速因素。
這些變化若未及早留意並調整,可能增加跌倒風險、影響活動能力與生活品質。觀察身體的小變化,有助於提前做好準備。
肌力退化的5大徵兆
- 握力變弱:如提重物困難、擰毛巾無力
- 行走變慢:走在平地時感到吃力、不穩
- 起身困難:從椅子或床上起身時需他人協助
- 爬樓梯吃力:無法輕鬆完成10階樓梯
- 體重無意下降:半年內體重減輕超過5%
營養師推薦:3大肌肉營養補給建議
要維持日常體力與行動力,從吃對開始!
1. 攝取足夠蛋白質
蛋白質是維持肌肉組成與修復的重要基礎。牙口不佳的長輩可選擇好咀嚼、好吸收的蛋白質來源,並平均分配於三餐中。一般建議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1.2至1.5克,可依個人需求調整。
推薦食物:雞蛋豆腐、嫩豆腐、豆漿、牛奶、雞肉、雞蛋、鯛魚
2. 補充含維生素D的食物
維生素D對維持肌肉與骨骼健康扮演重要角色。根據調查,台灣民眾普遍攝取不足,建議每日攝取10至15微克,可從飲食或日曬獲得。
推薦食物:鮭魚、黑木耳、乾香菇、雞蛋、全脂奶粉
3. 攝取足夠熱量
長輩若進食過少,也可能導致肌肉流失。建議每公斤體重攝取約30大卡熱量,若常感飽足或食量不足,可改變進食方式以提升整體營養密度。
建議做法:將湯品放在主餐後飲用,或以勾芡手法提升熱量與口感,避免營養攝取不足。
居家3招簡易肌力訓練
日常運動能幫助維持肌肉狀態與活動能力。以下動作簡單、安全,適合在家進行。
太空椅深蹲
背靠牆站立,雙腳與肩同寬,慢慢下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保持20秒後起身。建議重複3次,可在臀部後方放椅子避免跌坐。
臀橋動作
平躺於瑜伽墊,雙腳彎曲,收緊腹部後將臀部慢慢抬起,停留1秒後放下。建議每組10下,共3組。
死蟲動作(核心交替伸展)
平躺,雙手伸直、雙腿抬起彎曲。右手向頭頂方向伸展,同時左腳向前伸直(腳不碰地),再回到原位,左右交替。每組8~12下,共3組。
守護肌力,維持行動自由
營養師提醒,隨著年齡增長,肌肉與體力的自然變化無法避免,但透過正確飲食與適當運動,可以有效支持行動能力、降低跌倒風險、維持生活品質;不需高強度訓練,每天的小改變與持續累積,就是守護肌力的關鍵。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資訊與產品特性介紹,非作為醫療診斷或替代治療依據。產品效果視個人體質與使用習慣而異,若有持續困擾,建議諮詢專業醫療機構。
延伸閱讀
.FJ豐傑生醫-部落格專欄
.肌少症飲食怎麼吃?運動營養師公開7日菜單
.長肌肉必看:要吃9大優質蛋白!攝取量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