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學家周泰廷專欄/秋冬皮膚好乾燥?認識膠原蛋白+正確生活習慣,由內養出保濕力
當天氣逐漸轉涼、空氣濕度下降,我們的肌膚也悄悄拉起「乾燥警報」。許多人習慣在秋冬時加強乳液、精華液的使用,卻忽略了更深層的問題——皮膚的水潤與彈性,其實從「體內」就開始決定。
內在的支架:膠原蛋白的關鍵角色
膠原蛋白是人體中最豐富的結構蛋白,約占全身蛋白質的三分之一。它是支撐皮膚、關節、血管與骨骼的重要「彈性骨架」,更是維持皮膚緊緻與含水度的關鍵。
然而,膠原蛋白會隨著年齡自然流失。根據研究,25歲後人體的膠原生成速度開始下降,到了40歲甚至可能減少約30%。這就是為什麼即使保養再勤,仍會感覺肌膚乾燥、失去光澤與彈性。
為什麼外擦不夠?
許多人以為保濕就是塗抹乳液,其實這只是「補水」的一環。皮膚表層的水分需要內在結構支撐,若真皮層的膠原蛋白不足,水分容易流失,皮膚就會變得乾燥與粗糙。
這時候,從內部補充能被人體吸收的小分子膠原胜肽,能幫助提供皮膚生成膠原的原料,進而提升皮膚的含水量與柔軟度。
科學補充:吸收率與關鍵營養素
想讓膠原蛋白「吃得進、用得上」,關鍵在於分子大小與營養協同。
研究指出,小分子膠原胜肽(分子量約1000–5000道爾頓)能更有效被腸道吸收,進入體內後刺激纖維母細胞合成新的膠原。
此外,維生素C是膠原生成的必要輔助因子,缺乏時會導致合成效率下降。日常可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奇異果、柳橙,或含抗氧化多酚的莓果類,幫助膠原發揮最大效益。
從生活習慣啟動美肌循環
除了補充營養外,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樣重要。
- 避免熬夜:膠原合成主要在夜間進行,睡眠不足會使修復力下降。
- 防曬與抗糖化:紫外線與高糖飲食都會破壞膠原纖維結構。
- 保持足夠水分攝取:衛福部建議每天至少飲用1500~2000毫升的水,也可參考廣泛每日建議水分攝取量公式(每公斤體重 x 30毫升),有助維持皮膚代謝與彈性。
從「保濕」到「養膚」的轉變
真正的美,不只是表層光澤,而是肌膚由內而外的健康韌性。
秋冬的乾燥氣候提醒我們,保養不該僅停留在瓶罐上,而是要讓營養、生活、作息三者相輔相成。
當膠原蛋白與健康飲食、良好睡眠形成一個穩定循環,肌膚自然能恢復應有的光澤與彈性,成為散發「自然潤澤」的最好見證。
專家小叮嚀
挑選膠原蛋白產品時,可留意來源安全性與分子大小標示,選擇具第三方檢驗報告、原料來源清晰的品牌。
每日持續補充2000~5000毫克的小分子膠原胜肽,搭配維生素C與均衡飲食,是維持皮膚水潤與健康的長期之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