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總是在「情緒勞動」嗎?心理師親曝4招遠離隱形壓力,學會為情緒卸妝!
職場生活中明明沒多做什麼,卻常常感到精疲力盡?這很可能不是工作量太大,而是你正默默承受「情緒勞動」,以迎合職務需求或社會期待。例如要隨時微笑、展現堅定不動搖,即使內心煩躁、疲憊、或難過,也得隱忍不說。久而久之,這種不被看見的「隱形壓力」反而會反噬你的情緒能量,影響心理健康。本文心理師親授4個自我對話與壓力管理技巧,協助你重新找回職場中的真實感與界線。
延伸閱讀:你真的愛對人嗎?揭露愛情中「不對等關係」5大真相,越愛只會越累!
情緒勞動是什麼?
Source:pexels
「情緒勞動」(Emotional Labor)這個概念,最早由社會學家阿莉霍克希爾德(Arlie Russell Hochschild)提出,指的是在工作中,你必須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緒,以符合組織或社會對這個角色的期待。這種持續性的「表演情緒」不只消耗心理能量,還可能讓人逐漸失去對真實感受的覺察。情緒勞動之所以難察覺,是因為它不像體力勞動那樣明顯,卻一樣會讓人感到「累」,而這份疲累,常常無法被理解,更難被合理休息。
延伸閱讀:荷蘭人的「無所事事」也是一種哲學?4點搞懂何謂Niksen精神,會放空的人更快樂
遠離情緒勞動方法1:辨識你的「假性情緒」
Source:pexels
有時候,我們會習慣性對同事笑臉迎人、在會議中裝得若無其事,久而久之自己也分不清什麼是真情緒、什麼是假表現。心理師提醒,第一步是學會覺察:當你表現出一種情緒時,問問自己「這是我當下真正的感受嗎?」透過情緒日記或短暫冥想記錄,可以幫助你釐清內在情緒狀態,避免自我忽略。別讓「好像應該」變成「我一定要」,這樣才能慢慢拆解情緒勞動的自動模式。
延伸閱讀:瑞典人這樣對抗壓力!4招「Lagom」生活哲學:過得剛好才是幸福
遠離情緒勞動方法2:不再過度認同角色
Source:pexels
許多人對工作角色投入過深,導致自我價值與職務表現緊緊綁定,一旦出錯就自我否定,形成情緒壓力。這時候,試著用第三人稱的方式觀察自己:「現在的我正在完成這個任務,而不是我就是這個角色。」透過語言上的轉換,拉開與角色的心理距離,也等於為自己設定健康界線。界線清楚的人,不容易被應該、或必須怎麼樣所困住,更能回歸內在需求。
遠離情緒勞動方法3:練習幫「情緒卸妝」
Source:pexels
正如外表需要卸妝,情緒也該有自己的清潔儀式。心理師建議,每天結束工作後,花5到10分鐘回顧自己當天扮演了哪些角色(例如好員工、好主管),並問自己:「今天的我,有沒有不屬於自己的情緒?」可以透過書寫、語音備忘錄或與信任的人談話,釋放那些累積的心理雜質。這個看似簡單的儀式,能讓你保留自我,而不只是成為職場機器人。
遠離情緒勞動方法4:強化「情緒復原力」
Source:pexels
面對職場隱形壓力,我們不可能完全避免情緒耗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情緒復原力(Emotional Resilience)。這不等於壓抑,而是當情緒來了能允許它發生,也能讓它自然流走。同樣嘗試寫下「今天最讓我情緒波動的一件事」,接著問自己:「我為什麼那麼在意?」這是一種認識情緒根源的方法,也是一種自我修復。當你越能理解自己,就越能在情緒勞動中保持彈性,不再一次又一次被壓垮。
2025南韓最美女演員Top10!宋慧喬、金智媛、秀智、蔡秀彬持續霸榜,Jisoo竟跌出榜外?
植物性才安心?春夏溫和「美白精華」7款:品木宣言、倩碧專為敏感肌打造
加入Bella儂儂 LINE好友,接收流行時尚新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