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京同志遊行回望台灣:企業還看不見多元性別?
當日本企業熱情參與同志遊行、連續多年獲得PRIDE Index 肯定,台灣企業卻多選擇沉默。你還相信我們是亞洲最包容的國家嗎?
「沒想到有這麼多企業參加同志遊行!」國內某上市公司營運長在6月8日參加了東京彩虹驕傲遊行 (Tokyo Rainbow Pride) 後,這樣對我說。
當天的東京,氣溫超過30度。我們一邊行走、揮旗、拍照、談笑,在高昂的音樂聲中穿越熱鬧的澀谷與表參道街頭,與SONY、資生堂、Spotify、安永、Nike、日立、資誠、Panasonic等超過百家企業並肩同行,場面不算浩大,卻充滿能量與感染力。
今年同樣有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與台灣紅絲帶基金會共同組成的「TEAM TAIWAN」隊伍加入,不只參與遊行,也在代代木公園設攤,駐日代表李逸洋也親自到場聲援。這不只是國民外交,也是共融文化的展現。
就我過去的經驗觀察,東京遊行的人數與規模未必超過台北同志遊行,但日本企業的參與程度卻超出台北甚多。
我認為遊行不只是一場活動,更是企業文化的展演,對外展現其包容價值,對內提升員工認同與歸屬。當天同樣參與遊行的大和證券主管就說得很清楚:「我們不是因為有LGBT+ 員工才做,而是因為這是『對的事』。」
不問不說,是種傷害
回頭看台灣,雖然我們總是自詡為亞洲最包容的國家,但企業在多元性別這一題上卻很保守。許多企業雖然高喊性別友善,也舉辦各種講座與活動,卻在多元性別議題上保持沉默。這樣的「不問、不說」,其實反而更容易被人才解讀為一種觀望、遲疑,甚至不友善,特別是對年輕世代來說。
為何如此?長期以來,因為對該議題的不熟悉與社會氛圍的壓抑,許多企業乾脆略過這一題,或者等待其他業者先行。就曾有企業主管私下對我說:「我們對這個議題是開放的,不過還是讓外商去做好了。」
我認為問題不在「值不值得做」,而是「願不願意做」……
繼續閱讀全文👉🏻 邱亮士專欄|從東京同志遊行回望台灣:企業還看不見多元性別?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誰是DEI的最大障礙?主管請反省:以前你可以升遷,是因為有人曾足夠關心你
顯示全部
留言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