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園區上半年營收創新高 全年上看5.5兆
記者郭曉蓓/臺北報導
國科會今(24)日舉行「科學園區2025年上半年營運記者會」,公布3大科學園區最新營運成果。受惠於臺灣半導體完整供應鏈優勢,以及廠商在先進技術開發與產能利用率提升,上半年科學園區總營業額達到2.74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6.74%,再度創下歷史新高,預估全年目標上看5.5兆元。
國科會公布科學園區營業額統計,科學園區2025年上半年營業額2.74兆元,再創造史上最佳成績,其中竹科0.82兆元,較2024年上半年成長11.47%;中科0.54兆元,成長8.14%;南科1.38兆元,成長48.78%。
在科學園區各產業別方面,2025年上半年全球高科技產業受惠於AI應用加速滲透,雲端服務與邊緣運算投資增長,半導體產業需求仍持續增長。「積體電路產業」、「光電產業」、「精密機械產業」營業額成長34.33%、34.33%、32.91%;「生物技術產業」受惠醫療器材產業逐步開拓國際市場,加上新藥行銷策略優化與全球市占率提升,帶動營收成長12.38%。
不過,「電腦及周邊產業」因部分園區大廠基於全球營運策略的考量,將部分業務調整至其他區域,致營業額衰退28.58%。通訊產業也因地緣政治影響,廠商因應韌性供應鏈需求,移轉生產配置至東南亞國家,導致營業額明顯衰退19.84%。
對此,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政府今年推動「次世代通訊科技發展方案(2025-2030年)」,將善用我國在半導體、IC設計、通訊模組等領域的深厚基礎,強化我國通訊產業既有優勢與未來競爭力。臺灣將組國家隊,同時透過衛星地面設備實驗網等建置,加速我國通訊產品商用化進程,並擴大臺灣在全球的影響力。
吳誠文指出,參酌園區2025年上半年營運趨勢、廠商回報、以及各大研究機構預測,沒有意外的話,全年科技園區營業額幾乎可以達到5.4兆元,目標上看5.5兆元。科技園區仍將是臺灣經濟大動脈,持續創造臺灣經濟、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正面價值。
展望2025年下半年,國科會認為,國際間匯率、關稅政策變化及232條款措施等仍為科學園區的主要挑戰,同時應密切關注AI產業變化動態,慎防市場修正時,對出口動能及供應鏈穩定造成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