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不不只塑膠製品!環境荷爾蒙4大常見來源曝,長期累積恐增乳癌風險...醫授3招遠離環境毒素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08月19日01:00 • 林勻熙 整理

塑化劑、鐵氟龍、PFAS等環境毒素,廣泛存在於外送包裝、不沾鍋塗層、防水衣物與個人用品中,部分甚至會被身體誤認為荷爾蒙,干擾內分泌功能。(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提供)

隨著日常生活中化學物質暴露風險升高,「環境荷爾蒙」(EDCs)與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健康關注焦點。這些物質可能干擾內分泌系統,進而影響生殖、神經與免疫功能。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醫師提醒,這類物質長期累積恐對身體造成多重影響,特別是內分泌相關疾病,建議及早關注並適時檢測。

恐干擾內分泌!4大常見環境荷爾蒙來源曝

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已有約800至1000種化學品具內分泌干擾風險。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與瀚仕功能醫學研究中心檢測發現,3500份樣本中,近四成民眾體內塑化劑濃度超標,而塑化劑正是最常見的環境荷爾蒙之一。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醫師指出,環境荷爾蒙(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 EDCs)是一類來自環境的化學物質,因其化學結構與人體荷爾蒙相似,能干擾內分泌系統而得名。這些物質雖不是真正的荷爾蒙,但是會「假扮」荷爾蒙與受器結合,擾亂內分泌訊號傳遞,進而引發荷爾蒙失衡與相關健康問題

常見環境荷爾蒙來源,包括:

  • 塑膠製品
  • 食品包裝
  • 部分個人清潔與化妝品(如含防腐劑、特定合成香料、塑化劑的產品)
  • 農藥

顏佐樺提醒,環境荷爾蒙的影響並非短期可見,多數為「長期累積型」,與乳癌、子宮內膜異常、男性攝護腺肥大、免疫功能低落、神經情緒障礙乃至不孕症高度相關,因此不可不慎。

便秘、常熬夜注意!醫點名高風險4大族群

顏佐樺表示,臨床觀察發現,有些生活習慣或亞健康狀況在檢測中,有環境荷爾蒙風險偏高的現象。例如:

  • 生活習慣不良:如經常熬夜、飲酒、壓力大,會因肝臟解毒功能受損,導致排毒效能下降
  • 便秘、腸道功能不佳:便秘或腸道功能不佳者,因腸道蠕動不良、毒素易累積
  • 高體脂肪:體脂肪較高者,因脂溶性毒素傾向儲存於脂肪組織
  • 婦科疾病或內分泌失調:有婦科疾病或內分泌失調病史者,荷爾蒙波動與疾病交互作用,會增加暴露風險

近年也有研究指出,兒童神經發展問題如過動或自閉傾向,可能與環境荷爾蒙有關。若有相關疑慮可諮詢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需進一步檢測或改善環境。此外,顏佐樺提醒,如性荷爾蒙異常已經過評估並排除內分泌疾病,以及避孕藥、類固醇等藥物影響後,也可考慮環境荷爾蒙檢測,以釐清原因與調整生活的重要依據。

永久化學物質──PFAS難以代謝的健康威脅

近年全球高度關注的多氟烷基物質(PFAS)也是不可忽略的隱形威脅之一。顏佐樺說明,多氟烷基物質(PFAS)因其化學性質極為穩定,難以分解,又稱永久化學物質,一旦進入人體幾乎無法快速排除,會在體內長期累積。PFAS廣泛存在於:

  • 不沾鍋
  • 防水衣物
  • 鍋具塗層
  • 熱感應紙(如發票、速食收據)

民眾常聽到的「鐵氟龍」正是PFAS的一個子類,常見於不沾鍋塗層。顏佐樺表示,PFAS主要透過腎臟排泄,但是腎臟代謝能力有限,容易累積於肝臟與腎臟中,因此肝腎功能不佳、代謝疾病、高膽固醇族群需特別留意經常外食或接觸防水、防油產品者亦是高暴露族群

3步驟遠離環境毒素

面對這些環境中的「隱形毒素」,許多人可能尚未察覺,其實身體已悄悄累積風險。顏佐樺分享以下三大方向遠離環境毒素:

  • 了解毒素累積風險:透過專業檢測,了解自身體內環境荷爾蒙與PFAS的累積狀況,特別是高風險族群更應及早掌握,作為後續健康管理依據。

  • 減少日常接觸:減少暴露是目前預防PFAS健康風險的關鍵。選擇無塑化劑、無PFAS產品,避免防水、防油材質與高風險鍋具;注意美妝、清潔品成分;接觸熱感應紙後務必洗手,避免邊接觸邊進食,以降低攝入風險。

  • 提升代謝與排毒力:透過規律作息、均衡飲食、攝取高纖蔬果、適度運動、促進流汗,有助身體排毒。必要時,可諮詢專業,進行營養調整或功能醫學介入。

顏佐樺強調,雖然無法完全隔絕這些環境風險,但只要正確認知、主動檢測、調整日常習慣,依然能大幅降低環境荷爾蒙與PFAS的健康威脅,為自己的健康多添一層保護。

資料提供: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2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3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愛吃「2美食」要注意!台中婦頭暈送醫驚罹大腸癌 醫:小心7徵兆

鏡報
06

「喪屍煙彈」暴增3倍!本世紀最危險毒品肆虐 醫:令人性情大變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