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發出警告,醫生卻說正常?小心你被硬撐拖垮了!
文/阿迪提.內魯卡,譯/張芷盈
編按:工作負擔、人際比較、照護責任、育兒倦怠、情感失和、前途茫然⋯⋯,生活中種種挑戰如潮水般洶湧而至。或許你曾不止一次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過了這關就好。」但現在該是時候停下來思考一個問題:真的要這樣下去嗎?來自哈佛的壓力專家阿迪提.內魯卡醫師,根據逾二十年的臨床經驗,從大腦科學發展出五個重新設定壓力的心態轉換技巧,將幫助你由而內而外逐步微調,減少壓力、增強韌性,找回身心平衡與效能。
如果你做了徹底的健康檢查,醫生告訴你一切看起來都很好,你的症狀可能和壓力有關,那你就跟六成到八成的人看醫生的經驗一樣:症狀是由壓力所導致。壓力也被發現是導致幾乎所有疾病惡化的因子,從一般的感冒到像是心臟病等比較嚴重的病症都可能。包括焦慮、抑鬱、失眠、長期疼痛、腸胃問題、關節炎、偏頭痛、氣喘、過敏,甚至糖尿病等,幾乎所有醫療狀況都會因壓力而惡化。
從以上簡短名單中,你可能已經發現自己的部分症狀,或說不定你的壓力是以其他方式呈現,沒有出現在上述名單中。不管你的壓力是以怎樣的方式呈現,我想告訴你的第一件事就是,你不是例外。說不定長期以來,你一直想要忽略壓力的症狀,但現在情況失控了,你準備好要做點什麼。
有毒韌性的迷思
我們大部分的人從很小的時候就被教導,忍受高度不舒適的狀態就是內在力量的展現。我們誤稱這是韌性。我要告訴你,這不是真正的韌性。那些通常被我們稱為韌性的東西,長久下來讓我們感到身心耗盡。這就是我所說的韌性迷思。
韌性可以被定義為「面對驚嚇後能繼續以與先前幾乎同樣方式持續運作的能力。」這是一個健康的生物現象。但韌性往往會跟有毒的韌性混淆,後者是扭曲後的定義,包括拚過頭、為了生產力不計代價、心靈勝於物質等不健康的行為。這是一種勁量電池的思維,會讓你陷入麻煩。
現代社會的基礎就是建立在有毒的韌性上。小時候在學校,你如果能一直撐下去就會受到獎賞。到了成年,不管是在家裡、職場、育兒、提供照護或在社群中,這已成為常態。
我在診間裡每天都會看到這樣錯誤的期待上演。病患會臉上帶著大大的微笑走進來。他們看起來很開心、放鬆、平靜。但當門關起來,能有點隱私的時候,他們便會不由自主地哭出來。不管他們的年紀、職業或家庭背景如何,一旦當他們可以老實說出自己的壓力時,淚水就潰堤了。這樣的狀況很常見,也確實顯示出大家在各自的壓力中感到孤立,這樣的情況非常普遍。
注意你的金絲雀警訊
十九世紀時,煤礦工人會帶金絲雀進礦坑,監測空氣裡致命的一氧化碳。當礦坑裡的空氣品質達到危險區間,礦工自己不會知道,但金絲雀會發現。藉由聆聽金絲雀的歌聲,如果金絲雀變得安靜不唱了,礦工就知道空氣變得有毒。
我們人類有一點做得特別差,就是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就算知道,往往也會超越這些極限。當我們正朝錯誤的方向處理壓力時,我們每個人內在都有一隻警告我們危險將至的金絲雀,讓我們知道生活方式對我們有害,我們應該要在事情演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前,採取行動做出改變。
我的病患們的金絲雀透過失眠、焦慮、抑鬱、頭痛、過敏、胃食道逆流、反胃、暈眩、疼痛或現有症狀不斷發作的方式警告他們壓力的問題。這類症狀告訴你,要開始注意、放慢腳步、多善待自己並做出改變。
先從五個問題的簡單測試開始,做完將能知道自己的壓力程度,也就是你的個人壓力分數。請盡可能精準回答所有五個問題。
你的壓力分數
- 過去一個月,你多常注意到你的金絲雀警示徵兆?
從來沒有(0) 幾乎沒有(1) 有時候(2) 常常(3) 非常頻繁(4) - 過去一個月,你多常因為壓力而感到超過負荷或不安?
從來沒有(0) 幾乎沒有(1) 有時候(2) 常常(3) 非常頻繁(4) - 過去一個月,你多常因為壓力而感到被耗盡或能量很低?
從來沒有(0) 幾乎沒有(1) 有時候(2) 常常(3) 非常頻繁(4) - 過去一個月,你多常因為壓力導致頻頻醒來,睡眠受到干擾?
從來沒有(0) 幾乎沒有(1) 有時候(2) 常常(3) 非常頻繁(4) - 過去一個月,你多常覺得壓力干擾了你的日常生活與活動?
從來沒有(0) 幾乎沒有(1) 有時候(2) 常常(3) 非常頻繁(4)
花點時間,想想在過去一個月內,每一個問題是否廣泛適用在你的生活狀況。然後將括號內的數字加總,找到你的個人壓力分數。
你的壓力是健康、可控制且可處理的嗎?或你感覺壓力已失衡、不受控,超過了你日常生活所能承受?你的個人壓力分數可以幫助你察覺,適應型壓力和適應不良型壓力可能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呈現出來。最低是0 分,最高則可以到20 分。你會發現分數愈高,有適應不良型壓力的可能性愈高;分數愈低,適應不良型壓力的可能性愈低。
就如同我許多病患一樣,你可能已經撐到極限,無法再忽略那些處處顯示徵兆的金絲雀之歌。你的症狀已經變成了問題。但你已經意識到自己必須注意並想要做出改變,這就是你會來學習本書技巧的契機。你從接下來的內容將能找到你所需的指引,幫助你走出壓力與倦怠的黑暗洞穴,並給予自己所需的新鮮空氣。
本文摘自《逆轉有毒韌性》,原篇名為〈身體發出警告,醫生卻說正常?小心你被硬撐拖垮了!〉,立即前往試讀►►►
《逆轉有毒韌性》電子書 - 《逆思維》亞當.格蘭特∕《決斷兩秒間》麥爾坎.葛拉威爾∕《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丹尼爾.品克∕《安靜就是力量》蘇珊.坎恩——選書推薦
顯示全部
留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