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圖表】白宮稱對中關稅245%是「再增加」還是「過往累加」的結果?謝金河:稅率已高到沒效果
根據白宮新聞稿報導,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美國白宮今(16)日發布聲明指出,由於中國持續實施報復性措施,中國輸美商品現在面臨最高達245%的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4月9日授權對多國祭出的對等關稅措施暫停實施90天,在這段期間僅課徵10%的關稅,立即生效,但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關稅總稅率提高至145%。中國方面在川普增加關稅至145%以後便表示,即便美國後續再新增關稅,中國也不會跟進。
目前已有許多國家與美方洽談,盼能重新協商貿易協議。
245%關稅是「再增加」,還是「過往累加」的稅率?
目前白宮尚未指明245%關稅,是否為川普今天再新增的關稅,不過單就白宮新聞稿字面上意思分析,「中國現在面臨最高達245%的關稅」(China now face up to 245% tariff),並非川普「決定增加關稅至245%」之意,而是過去幾年,包含前總統拜登(Joe Biden)對中國施加關稅的「總和」。
拜登在去(2024)年宣布對中國電動車課徵100%關稅,川普上任後,在2月與3月對中分別新增10%關稅,4月新增對等關稅34%,中國抵制之後,變成125%,全部合計245%,且美國對所有進口汽車本來就有2.5%關稅,所以中國電動車關稅其實是247.5%。
因此白宮新聞稿上的245%關稅,從字面上解讀也並非「所有進口商品」都面臨245%關稅,而是部分商品,如電動車面臨最高達245%稅率。
川普245%關稅武器:232條款有多強大?
白宮新聞稿指出,中國輸美產品面對245%關稅背後的法源依據,為《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Section 232)。
這項條文授權總統可在「國家安全受威脅」時,對進口商品即刻加徵關稅或限制進口,這類行動無須國會批准,也不必履行《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所要求的調查與磋商程序。
川普在2018年引用232條款,針對進口鋼鐵與鋁產品加徵25%和10%的關稅,理由是保護美國國防供應鏈。此舉立刻引發加拿大、歐盟等傳統盟友的反彈,導致全球展開報復性關稅,貿易戰火延燒至今。
2019年,他再度啟動針對進口汽車的232調查,主張外國汽車「削弱美國汽車業」,威脅國家安全。儘管該調查至今未全面實施加稅,但川普仍試圖以此報告作為法律依據,跳過新一輪程序,保留加稅的政治籌碼。這讓德國與日本等主要出口國高度警惕。
美國參議院過往多次提案,試圖限制總統動用232條款的權力,避免其淪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但都未獲通過。
關稅245%還能影響中國嗎?謝金河:已經高到沒什麼用
自從川普將對中關稅新增至超過100%後,不少人便好奇,再新增關稅是否還能傷害中國?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日前在臉書發文指出,其實當兩國關稅率超過50%時,貿易行為就已經很困難,雙方貿易可能中斷,或者是走私橫行,這次美中關稅大戰,川普可以把稅率加到200%、300%,甚至1000%,但這都沒有用,川普對中國關稅課到100%以上,效益可能十分有限。
謝金河也續指,關稅課愈高,真的就能收到更多的關稅?
其實台灣有一段時間關稅很高,後來走私頻繁,後來關稅降到10%,收到的關稅比50%還多,因為走私的風險更高,所以川普對中國課100%以上關稅,效益可能十分有限,因此這場關稅大戰,最後會像堆積木般,最終打掉重來,但雙方都回不到從前。
美國打算藉由關稅談判孤立中國?
《華爾街日報》指出,川普政府除了持續對中國新增關稅以外,也計劃利用正在進行的對等關稅談判,施壓美國貿易夥伴限制與中國的經濟往來。
這個構想是讓美國貿易夥伴承諾孤立中國經濟,來換取白宮降低貿易與關稅壁壘。報導指出,美國官員打算趁著與70多國進行關稅談判的機會提出若干要求,包括不允許中國貨自他們的國家轉運「洗產地」前往美國,防堵中國在他們的國家設廠藉此規避美國關稅,並避免把中國廉價工業商品吸收進他們的經濟之中。
這些措施用意一是讓中國經濟雪上加霜,二是鑒於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間可能舉行會談,這一步可迫使北京以更少的籌碼坐上談判桌。
由於各國涉入中國經濟的程度不一,美國提出的確切要求也可能各有不同。
然而,美國對中國課關稅、孤立中國的同時,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也表示,美中之間仍有轉圜空間,有可能達成貿易協議。這類會談必須由川普與習近平參與。
白宮新聞秘書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也在記者會上表示:「球在中國那邊。中國需要和我們達成協議。我們不一定要和他們達成協議。中國想要的是我們擁有的…美國消費者。」
更多美中關稅相關內容:
點擊加入關鍵評論網LINE官方帳號多元觀點,從這開始!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