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開口要「4000億美元投資」,首爾能守住「15%關卡」嗎?韓媒擔憂:沒守住15%底線,經濟成長就要垮
8月1日的川普對等關稅大限將至,日本與歐洲陸續都取得15%的稅率,至於台灣與鄰近的韓國都還在努力談判。由於美方單方面推遲25日的「美韓2+2談判」,準備赴美與會的韓國副總理兼財長具潤哲也臨時取消行程,讓韓媒直呼「需做萬全準備應對所有可能」。《彭博》披露華府獅子大開口,要求韓國投資美國4000億美元後,韓媒也開始討論「如果守不住15%關稅底線,韓國經濟會怎樣」?
原定24日搭機赴美出席韓美「2+2經貿磋商」的韓國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具潤哲,當天卻在仁川國際機場第二航廈神情凝重、甚至返回首爾。因為韓國企劃財政部當天通報,「原定於25日與美國舉行的『2+2磋商』因美國財長貝森特的緊急日程而無法舉行」。韓媒《中央日報》指出,在8月1日美國對等關稅生效前夕,這次磋商被視為兩國關稅談判的分水嶺。隨著日本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歐盟與中國加速與美國的貿易談判,韓國政府也做好了背水一戰的準備,但美方卻臨時取消磋商,使得談判前景迷霧重重。
《中央日報》分析,從日本的例子可以清楚看見,談判國一旦陷入川普的非常規博弈,就極有可能陷入被動局面。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同意將對日關稅從25%降至15%,條件就是日本放寬對美國農產品、汽車及卡車的准入限制,並設立400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但川普大筆一揮,又將基金規模膨脹到了5500億美元。《讀賣新聞》甚至直言「川普每同意降低1%關稅,就要求日本作出相應讓步」。
美國也要韓國出4000億美元
糟糕的是,根據《彭博》報導,美國似乎也準備對韓國提出類似要求,對韓國提出設立4000億美元投資基金的要求。但《中央日報》指出,考慮到日本的經濟規模是韓國的2.3倍左右,要求韓國與日本進行同等金額的投資並不公平,但想要說服川普恐怕並不容易。至於韓國的當務之急,則是達成一項不損害汽車等核心出口產品競爭力的關稅協議。
韓國貿易協會國際貿易通商研究院院長張尚植表示,如果韓國政府接受15%以上的談判結果,就意味著磋商成績不如日本,勢必會面臨國內輿論壓力,唯一的辦法就是期日屆至前盡最大努力。韓方各界普遍擔憂,如果關稅談判成績不佳,勢必會對韓國國內經濟造成衝擊。
沒守住15%會怎樣?
韓國央行指出,如果關稅水準與日本持平,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將基本維持在5月預測的水準。換言之,如果韓方守不住15%底線,經濟學者梁俊晳直言將迎來「對美出口減少,經濟成長效果被大幅抵銷」的糟糕局面。《中央日報》指出,日韓汽車在美國市場的佔有率分別是13%與11.5%,如果加上較高的關稅,韓國車的售價可能高於日本車,在價格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韓國政府希望盡可能降低對等關稅税率,以及汽車、鋼鐵等商品的單獨關稅,並將與日本相同的15%對等關稅水準設為基準線。一名熟悉美韓貿易的專家對《中央日報》表示,考慮到美國對韓國造船業的興趣、以及韓國防衛費用分攤上調的可能性,15%的目標並非無法實現。但要將目前25%的汽車關稅降至與日本相同的15%,韓國恐需作出更大讓步。(推薦閱讀)跟台灣一樣還沒談妥關稅,韓國送上「MASGA」大禮包: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
《中央日報》指出,如果韓美關稅磋商徹底失敗,以製造業為中心的韓國經濟將面臨嚴酷衝擊,畢竟韓國出口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為44.4%(2024年數據),對美國出口的依賴度也高達18.8%。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曾分析,如果美國的關稅政策照常推進,即使韓國經濟穩定恢復,實際GDP仍可能減少0.3%至0.4%;IBK企業銀行經濟研究所則預測,如果對美關稅率提高1個百分點,韓國對美出口將減少0.45%。如果韓國沒能目前的25%稅率,對美出口更將減少超過11%。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