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Q2 GDP 年增率 7.96% 高於預期,外熱內冷!
重點整理
台灣 Q2 GDP 年增率 7.96%(前 5.48%),高於主計處預估的 5.23%,動能主要來自於 商品服務輸出和資本形成,分別成長 35.1%(前 20.29%)和 5.56%(前 15.98%),前者反映 AI 需求和下半年消費性電子旺季的提前拉貨,後者雖受房市低迷拖累營建工程表現,但先進半導體設備需求旺盛提供支撐。
內需消費復甦動能則大幅趨緩,年增僅 0.56%(前 1.36%),反映 4 月川普啟動關稅戰後造成股市大幅衝擊,財富效應的減損也影響消費信心。
MM 研究員
台灣 Q2 GDP 年增率 達 7.96%(前 5.48%)表現高於主計處預估,主要來自商品服務輸出和資本支出。
商品服務輸出年增率進一步上升至 35.1%(前 20.29%),主要反映的是 AI 需求的強勁,包括輝達 Blackwell 系列晶片和 GB 伺服器在上半年進入量產階段,以及 ASIC 晶片需求旺盛,再加上 Q2 關稅仍有較大不確定性下,針對下半年消費性電子旺季的提前備貨。
資本形成年增率 5.56%(前 15.98%),雖然部分受房市低迷、「營建工程」疲軟拖累,但先進半導體設備投資維持熱絡,有效支撐整體資本支出動能。
內需消費 部分,年增率進一步回落至 0.56%(前 1.36%),反映我們先前提及的財富效果縮水與消費信心偏弱,7 月消費信心維持 64.38(前 63.7)的低檔,但長期消費結構並未被破壞,例如季調失業率繼續維持在低檔的 3.36%(前 3.3%),實質薪資連月維持正增長 1.31%(前 1.07%)。
整體而言,Q1 GDP 強勁表現延續至 Q2,商品服務輸出和資本支出均為主要帶動項目,但後續要留意的是目前美國對各國設定的關稅稅率大致底定後,提前拉貨動能預計下滑,這對目前需求相對不明朗的領域,例如手機、 PC 等消費性電子以及車用工業領域預計會面臨提前拉貨的稀釋效果,所幸庫存已不高,因此下檔有限。更多台灣經濟分析,詳見週四發佈的投資月報。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