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髓不再「痛到骨子裡」 健保加碼周邊血幹細胞移植費用 新制下月上路
台灣去年進行骨髓或周邊血幹細胞移植的血癌患者約有1300人,每人花費健保約100多萬元,以往周邊血幹細胞移植健保給付偏低,衛福部健保署表示,為救治血癌患者,將提高周邊血幹細胞移植健保給付,較現行千元提高至萬元增約10倍,以比照骨髓移植費用,新制於九月一日上路,預估約有千人受惠。
花蓮慈濟醫院今舉辦「從0到7000的髓緣之愛 從台灣到全球的生命奇蹟 」活動。健保署長石崇良說,過往血癌患者進行骨髓移植時,必須依靠捐贈者捐贈骨髓幹細胞,但捐贈過程十分疼痛,現在可以用周邊血幹細胞。
但過去抽取周邊血幹細胞的健保相關給付都以捐血技術給付,包括抽血、分離、回輸,該給付點數僅一、二千點,目前將比照骨髓移植相關點數一、二萬點給付,目前經「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通過,新制最快9月1號生效,增加預算約一億元以內,受患患者約千人。
石崇良表示,健保給付骨髓、周邊血感細胞移植費用,但如果沒有骨髓的來源,所有的一切都是零,健保還沒開辦前,慈濟就開始了一場醫療改革,在大家誤以為捐髓很可怕的年代,慈濟就開始改變國人的觀念,逐步建立起全世界數一數二的骨髓庫,一旦有病人需要,就有機會找到配對者,加上有健保的支持得到治療,改變了很多人的生命歷程和家庭。
參與活動的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說,他的父親生前罹患多發性骨髓瘤,全家人希望透過慈濟骨髓庫進行配對,雖然當時無法配對成功,父親最後病逝,仍十分感謝慈濟一路的協助,推動骨髓移植真的是不容易的志業,不只是救治患者,更是全家人的希望。
血液及骨髓移植協會理事長葉士芃說:看到過去幾場捐贈者和受贈者的相見歡,有好幾位都是自己的病人。就像石署長所說,如果沒有捐贈者,一切都是零。身為移植的醫師,沒有骨髓的話,一切也都是零。所以自己要特別感謝慈濟這麼一個重要的推手,讓醫師有武器可以幫助病人,也感謝健保署對移植醫師執行這項治療技術的肯定。
花蓮慈濟醫院即將於8月16日歡慶成立39周年,即將邁向40年。這座東部唯一的醫學中心,於32年前、1993年10月20日成立的慈濟骨髓資料庫,初期勸募建檔以及讓配對成功者同意捐髓過程艱辛,仰賴慈濟志工的奔走與愛心和毅力,說明以及化解對骨髓捐贈的種種誤解,從第1位捐贈者開始,歷時8年7個月,才累積到第500位捐贈者。2002年啟用周邊血幹細胞收集後,大大提升建檔捐贈意願,此後以每3年完成千例的速度穩定成長。
慈濟每年動員上萬人次志工,在全台各縣市各鄉鎮,不定點不定時的舉辦驗血建檔活動,32年來總共舉辦3381場驗血建檔活動。陌生人間的救命之情,訴說不盡的感人故事,有父子檔、母女檔、夫妻檔、第二代接續捐髓者。其中更有350位勇者捐贈兩次,超過400人為了拯救同一位病人,再度捐出淋巴球延續生命,另有30人多年後配對成功,重新投入捐贈行列。7000例不只是數字,更是7000次生命重生的希望、7000位陌生人願意為他人無私付出的真實記錄。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