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打擊移民!有中國人苦熬15年綠卡被取消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以來,打擊移民不手軟,曾任台灣立法委員、有美國律師執業資格的法律作家邱彰,近日在臉書上公開一個中國客戶的慘痛經歷,讓不少民眾直呼,川普對這些滯美中國人真的沒在客氣。
邱彰12日在臉書發文,說某天凌晨被客戶帶著哭腔的電話驚醒,對方在電話那頭哭訴:「綠卡沒了…移民局的信剛到….」,嚇的邱彰猛地坐起,因為她知道,對方為這張卡熬了15年,從陪讀媽媽考成註冊會計師,資料都堆成了小山。
邱彰透露,這位客戶2010年拿到綠卡後,就在西雅圖買了房,卻因老母親在中國,加上還有上海事務所的事要忙,10年的時間裡,都是春夏陪女兒在美國、秋冬回上海。去年她母親摔斷腿,她在上海陪護10個月,出發前辦了回美證,還帶了女兒的學籍證明。然而,今年4月飛到舊金山入境時,卻被移民官盯著記錄追問:「西雅圖的房子代管3年了?近2年合同都是上海的?醫保和信用卡地址也在國內?」
儘管這位客戶當時回答說,自己有回美證,女兒還在美國上學,卻遭對方打槍,說:「回美證只保證入境,不證明你以美為家。10年在美總天數不到200天,超市卡都休眠了,怎麽算常住?」1週後拒絕信來了,理由是「長期離境且無實質生活關聯」,終止其居留權。
接著邱彰指出,在研究2025年新政策,發現有幾個誤區要改,包含:
1. 家人關聯≠自身居住:別以為孩子在美國就沒事,移民局看的是你本人的生活痕跡,像是駕照是否有效?參加過家長會嗎?主要用美國賬戶嗎?
2. 「被動居住」不如「主動融入」:光住不夠,得有主動性。有朋友常年在美帶孫輩,因沒辦過圖書館卡、沒參加社區活動,去年續簽被拒。
3. 「單一證據」頂不過「證據鏈」:移民局查的是閉環證據,你說自己住美國,水電費是你繳的嗎?有鄰居社交記錄嗎?外賣地址常在美國嗎?
4. 「日常痕跡」比大額資產有用、就算離境也要做好「持續互動」:別只靠買房,而是要讓移民局看到真實生活。現在保綠卡拼的是真實生活而不是身分,別想著兩邊兼顧,現在美國政策看重居住意願,呼籲要「踏實把生活重心放美國,才不會追悔莫及。」
顯示全部
留言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