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最成功的人不是最聰明,反而又懶惰又有野心
胡格特普是《Fortune》500強公司高階主管的職涯教練。他執掌的LifeHikes顧問公司已經協助超過70萬名專業人士提升溝通與領導技能,也與數千位執行長、名人及新創領袖一對一合作,其中許多人都曾名列《Fortune》最有影響力人士名單。
不過如果你以為,這些成功人士的揚名立萬,是靠「高智商」或「超長工時」,那就錯了。
胡格特普指出,超級成功人士普遍擁有一個令人意外但非常一致的特質,那就是懶惰。
「我會說,成功人士身上常出現一些幾乎可說違反直覺的組合特質,」他告訴《Fortune》。
「如果你遇到那些最成功的人、多數知名的政治人物,會發現他們不一定是資優生,也不一定是最聰明的。」
「多數執行長擁有一項極罕見的特質,那就是野心遠遠超過常人。」
「如果這種野心和『懶惰』結合,就會產生一種完美配方,他們真的非常渴望成功,但又一直在找捷徑,最終產生許多小小的突破。」
胡格特普解釋,他所謂的「懶惰」,不是指真的「不想努力了」、整個人躺平,能混則混,而是指他們會想,「我要怎麼做得更快、更輕鬆、更好,然後保留時間和精力去做別的事?」
實證有效的成功捷徑:不開大型會議、不用縮寫、不搞一對一面談
許多知名的企業創辦人都展現了胡格特普口中這種看似矛盾的成功法則。他們取巧不是為了偷懶,而是為了用智慧勝過競爭對手、加快創新速度,並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保持靈活。
或許最有名的例子就是Meta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他提出「快速行動,打破常規」(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幫助臉書(Facebook)成長為1.8兆美元規模的社群巨獸。
同樣的,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曾建議做過他左右手的哈特(Greg Hart)不要凡事都親力親為,「自己少做一點,多授權給員工。」
貝佐斯告訴哈特,「執行長需要做的決策愈少,整個組織運作的速度愈快。」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也刻意不和60位直屬部下一對一開會,這是他刻意為之的創新捷徑。這樣不只節省時間,更重要的是能夠避免點子跟問題被「私下封鎖」在少數人之間。
「我們這家公司的設計原則,就是讓資訊能盡可能快速流動。」
別忘了電動車公司特斯拉的老闆馬斯克(Elon Musk),他為員工列出了一整套節省時間、簡化流程的規則,包括禁止開大型、頻繁的會議,不設指揮鏈,不使用縮寫詞,並鼓勵員工主動離開不必要的對話。
這位特斯拉執行長明確表示,「只要你發現顯然自己無法為會議加值,就立刻離開,或掛掉電話。這樣做不是沒禮貌,強行留住別人、浪費他們的時間才真正沒禮貌。」
光靠腦袋,無法讓你登頂,甚至不一定能被雇用
胡格特普主張「最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人」,這不只適用於執行長,在企業徵才時同樣成立。無數的執行長和創辦人都說過,他們看重態度更勝過單純的能力。
亞馬遜的人工智慧主管就曾在接受《Fortune》專訪時表示,就算在面試時講話卡卡的,你也不會因此就失去這份工作。反而是太膨風才會有問題。而這位主管的上司、亞馬遜現任執行長賈西(Andy Jassy)也說過,決定你是否能成功的關鍵特質,就是態度,尤其是在你二十多歲的時候。
思科(Cisco)英國區負責人華克(Sarah Walker)也同樣重視求職者是否展現出正能量和「我可以做到」的態度,因為她認為,這種特質無法靠訓練培養。「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這個人本身,而不是技能或資歷」。
這樣的想法不是特例。除了亞馬遜、Meta和微軟等科技巨頭,大約有80%的《Fortune》500大企業在招募時會使用性格測驗。
正面態度重要到,有些主管甚至寧願人手不足,也不要找來會破壞團隊氣氛的員工。正如語言學習平台Duolingo執行長就曾對《Fortune》說,「缺人也好過請一個機車人。」
(資料來源:Fortune、Yahoo News)
【延伸閱讀】
●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828期《2027企業淘汰賽,AI生存戰 5力決勝負》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