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愈忙愈要慢呼吸?原來焦慮、睡不好、腦袋打結,全是因為「氣太急」

健康遠見

更新於 08月04日08:58 • 發布於 08月04日09:00 • 閱讀,對身體好!

你知道嗎?冥想誦經時的呼吸頻率,有時能與頂尖運動員不相上下,每分鐘僅 6 次。這並非神秘宗教儀式的渲染,而是科學實證觀察到的現象。

自己在誦念《菩提心祈請文》時,也會自然拉長呼吸,每次吸氣都盡量吸飽,自然避免了過度換氣,不僅讓人理智清明,心情也更加平靜愉快。

經常有人問:「持咒誦經,一定要唸出聲嗎?默念不可以嗎?」答案是肯定的:「當然要念!只要不吵到別人,就盡量念出來。」尤

其是文殊菩薩心咒「嗡阿喇巴劄那諦」的結尾「諦」,他常常一口氣念好幾次,「像是在幫大腦做按摩一樣,感受音波共振,那種祥和平靜的感覺令人著迷。」對想要提升專注力、增強智慧、改善睡眠與緩解焦慮的人,他總會推薦誦念心咒。因為光是「呼吸效率提升、心律穩定」,就已經是意想不到的大收穫。

想讓呼吸產生療癒效果?試試花一分鐘觀察呼吸跟自己相處

他進一步指出,想讓呼吸產生真正的療癒效果,其實不需要刻意找場地、買設備,只要現在,靜靜地花一分鐘跟自己相處,觀察自己的呼吸、放鬆臉部小肌肉,尤其是眉頭與肩膀,挺直脊柱、雙腳踩穩地面。你會發現,呼吸短急還是緩慢深長,正反映你此刻的狀態。

「想長壽如龜,呼吸就要如龜。」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因為被龜速車擋住而心煩氣躁,但在呼吸上,「龜速」卻是福報。在森林中大口森呼吸、在家練習腹式呼吸,調息至深入丹田,是讓大腦與身體細胞獲得充分氧氣的關鍵。

這種簡單、免費、隨時可做的行為,比吃藥更快見效,有效減壓、抗焦慮,還能增強整體健康。

從六字真言呼吸、龜息法到黑蜜蜂呼吸法,他在 YouTube 上教過的各式呼吸練習,目的都是幫助活氧、順氣,而「氣順了,心也就安了。」

「氣急,好事也會敗壞;氣緩,世事自然圓融。」呼吸調慢的同時,也是在調節自律神經,進而穩定血壓、安定情緒、清晰思緒。這對減少煩躁、化解無明極為有效。

分享童年在高原生活的經驗:「我小時候住的地方海拔很高,空氣稀薄,誰敢不好好呼吸?在那種環境下,氣急敗壞只會讓人更難受。」在壓力大的情境中,例如上台前的緊張、與嚴苛主管報告時的慌亂,腦袋一片空白,其實是去甲基腎上腺素分泌過多所導致的短暫性當機。這時候只要能穩住呼吸,就能重回主控權,重新啟動大腦的分析與判斷能力。

「迷與悟之間,其實就差一口氣。」引用阿育吠陀的觀點說明:「呼吸是思想的生理部分,思想是呼吸的心理部分。」有意識地吐納之間,我們不只是呼吸空氣,更是在喚醒自己的覺知,讓心腦連結、回歸平衡。

鼓勵讀者實際測試自己的呼吸次數,一吸一吐為一次,若能將每分鐘呼吸頻率降至 12 次以下,就表示你的呼吸效率極佳,肺活量也優秀,是健康的極佳指標

「不要小看每一次的呼吸,當你掌握這個節奏,你就能掌握情緒、能量、甚至人生節奏的開關。」這是一門無需昂貴學費、沒有進度壓力,卻能讓身心同步更新的療癒之道。

(本文節錄自《不生病的藏傳紓壓術:療癒身心靈的預防醫學》一書,作者:洛桑加參,為Dr. Lobsang預防醫學集團創辦人,時報出版)

《不生病的藏傳紓壓術:療癒身心靈的預防醫學》/時報出版

成為健康遠見Line好友,讓健康更貼近你的生活!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0歲女疑腸癌「開刀3次」才知誤判 醫:治療前應先釐清病理報告

ETtoday新聞雲
02

比胖更不健康!「1體型」增心血管風險 醫:亞洲很常見

三立新聞網
03

不是碳水害的!醫揪台人肥胖主因:這東西吃太多

EBC 東森新聞
04

這種「瘦瘦身材」其實比肥胖更危險?女性必看的健康警報

姊妹淘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健康指南:早睡才是真女王

揭示規律作息對健康的關鍵影響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