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環保35】增江新村環保站 菩薩雲集耕福田
慈濟環保歲月,走過35年,一步一腳印,每個彎腰撿拾,回收分類,都是在預約人間淨土。其中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增江新村,這裡曾經是全大馬,最大的華人集散地,17年前就打造出一座慈濟環保教育站,經過多年耕耘,無論是規模、形式、志工人數,都是倍數成長,還順應時代,增加長照樂齡的活動。
歡迎來到樂齡迪斯可!哦不,其實是馬來西亞樂齡人士的長期照護活動。吉隆坡增江慈濟環保教育站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五,定期舉辦醫療照護的活動,每一次吸引約50位的志工民眾參與。
慈濟志工 葉淑嬰:「環保的這些志工們,他們只是會坐在那邊動,一坐就坐兩、三個小時,其實是要半個小時、一個小時,起來動一動,因為他就是僵硬了。」
回顧2008年,增江慈濟環保站還只是一塊空地和鐵皮屋。2011年比鄰的一塊土地,由地主保留開發權提供給慈濟,成立了當時雪隆區第一個慈濟「惜福站」。
慈濟志工 蘇淑儀:「所以我就打我媽媽家,後面這塊地的主意,而這塊地我師兄很早就,已經圖畫好了,他想建什麼房間,什麼都畫好了,我就遊說他,遊說他說我們拿來當環保站。」
在淑儀和先生的護持下,吉隆坡增江慈濟環保教育站17年後已擴展至更大空間,約11所房子的面積,一星期開放七天,營運的主力是一群快樂的志工。他們有些是退休人士,有的是待業壯年,也有一部分是家庭主婦,他們的存在賦予了這個「家」厚實的溫暖。
志工 沈文彬:「小孩子大了,我就出來走走一下,沒有(的話)在家裡很煩惱,在這邊他們可以交談,比較沒有這樣煩惱,有做,有笑。」
志工 王秀勤:「每個師姊都對我很好,所以做得很開心,所以就常常來,又想到可以幫助,那些慈善(個案),這樣我們就來付出。」
除了回收可再循環資源,增江慈濟環保教育站持續營運二手物品部門供民眾選購,讓嶄新的、可重新使用的物品回流到社會延長使用週期。每天面對像小山一樣多的資源,志工埋頭勤奮、無怨無悔。
慈濟志工 劉素蓮:「當你看到一座很亂的衣服,可是你把心沉澱下來,你慢慢摺,所以每一個志工在這裡,就是在修他的耐心。」
慈濟環保站的功能沒有侷限,配合時代的需求,因應志工的需要,也能發展出一條照護樂齡志工身心靈健康的「無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