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中國測試「山寨版」S-97高速直升機 或重塑解放軍未來空戰
中國又被抓到「複製美軍科技」!最新曝光的照片顯示,中國正在測試1款外型與美國塞考斯基S-97「突擊者」(Raider)幾乎一模一樣的高速直升機,採用同軸雙旋翼還有尾部推進槳設計,能飛得更快、更靈活。這是中國首架傾轉旋翼機試飛後,在短短幾天內再次傳出突破,顯示解放軍正同步押注新1代旋翼機技術,未來可能直接改變戰略部署。
軍聞網站The War Zone報導,中國最新曝光的1款直升機,採用同軸雙旋翼和推進螺旋槳設計,看起來幾乎與美國製的塞考斯基S-97「突擊者」(Raider)一模一樣。
就在中國首款已知載人傾轉旋翼機試飛的影像曝光後僅3天,又有另1款此前從未現身的複合同軸直升機首度曝光。這架型號未明的新機已進入試飛階段,外界普遍認為它幾乎是美國塞考斯基(Sikorsky)的S-97直升機的直接複製品。這顯示中國正同步押注新1代旋翼機技術,試圖複製傾轉旋翼和複合同軸設計的優勢,來大幅提升速度和機動性,遠超傳統直升機。
這款新型複合同軸直升機的照片最早是由中國微博上傳。照片顯示這架旋翼機正在飛行,它的外型立刻讓人聯想到S-97直升機。最關鍵的是,中國這款直升機採用完全相同的推進構型:看起來是剛性設計的4葉片同軸主旋翼,加上1具推進螺旋槳。它的尺寸也幾乎與S-97直升機相同,機身同樣呈「蝌蚪狀」,起落架設計也一致。
與S-97直升機一樣,它也擁有大型、板狀的水平尾翼和端板式尾翼。不過,中國版本的尾翼設計略有不同:大部分的垂直尾翼伸在水平尾翼之上,而非之下。
And the surprises from China do not stop - it seems as if one currently wants to burn off true fireworks of news - because today this coaxial helicopter (probably a test carrier) was shown for the first time.
(Image via @Captain小潇 from Weibo) pic.twitter.com/UvLOCwuk4y— @Rupprecht_A (@RupprechtDeino) August 21, 2025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中國首次推出與西方機型外觀高度相似的設計。在旋翼機領域,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的直-20,普遍被視為美製H-60/S-70「黑鷹」直升機的複製品。而中國的FH-97無人機則幾乎是 XQ-58A「女武神」的翻版。這只是其中兩個例子,單純將其視為「抄襲」過於簡化,中國多次被指控曾駭入美國航太防務承包商,來竊取詳細的設計資訊。
無論中國的新型複合同軸直升機在研發過程中,是否利用了西方技術,有趣的是,它如今緊跟著S-97直升機的成熟設計進入這塊領域。
塞考斯基的S-97原型機,是該公司X-2及X-49驅動驗證機的後續成果,設計時作為更大型版本「Raider X」的80%等比縮小版,重量約1萬4000磅。在測試中,S-97原型機的飛行速度突破200節,遠超傳統直升機的最高速。雖然放大版Raider X擁有更尖銳的機鼻和相反配置的起落架,但兩者外觀本質上相似。
塞考斯基「突擊者X」(Raider X)戰搜直升機。(取自塞考斯基網站)
S-97直升機是塞考斯基為美國陸軍「未來攻擊偵察直升機」(FARA)計畫所提出的候選機。它採用的關鍵構型,是尾部推進螺旋槳和剛性反向旋轉主旋翼,這樣便無需尾槳。推進槳能提供加速和急減速能力、提升機動性和巡航速度。它的航程雖不及傾轉旋翼機,但比傳統直升機更遠。
S-97直升機與傳統直升機不同,這種複合同軸直升機能在機鼻上抬或向下的狀態下,前進或後退,還能常態展現「機鼻朝下繞點旋轉」的高難度動作。
這類直升機在高速飛行時,能保持機身的水平姿態,而傳統直升機則必須將機鼻下壓才能加速。複合同軸直升機在前進飛行時,推進槳啟動,主旋翼則放慢轉速,更像機翼而非旋翼,藉此降低阻力、提升速度和效率。換言之,不同於傳統直升機只能在部分旋轉時產生升力,這類同軸旋翼在旋轉兩側都能產生升力。
高速飛行雖不能保證能完全躲避戰場威脅,但卻是寶貴的優勢。速度意味著暴露於地面火力的時間縮短,讓敵方反應及鎖定的難度大幅增加。其他好處包括縮短進入作戰區的時間,並在某些情況下,可憑藉高速擺脫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這款複合同軸直升機的出現,正好與它首款已知的載人傾轉旋翼機進入試飛階段時間相近。未來不排除中國會在複合同軸與傾轉旋翼設計之間做出選擇,來決定解放軍下一代旋翼機的發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這款複合同軸直升機的出現,恰逢它首款載人傾轉旋翼機進入試飛的同時期。未來不排除中國會在複合同軸與傾轉旋翼設計之間做出選擇,來決定解放軍下1代旋翼機的發展方向。
同樣引人注目的是,解放軍如何構想旋翼機在戰場上的未來角色。
美國陸軍2024年宣布取消未來「攻擊偵察直升機」(FARA)的發展計畫,讓這個耗資超過20億美元的競標案胎死腹中。當時,許多分析認為,在太平洋戰場,多數情境下,即便FARA擁有更大航程,仍難以從相對安全的基地起飛,抵達能發揮作用的區域,還能安全返回。最可能的結果是,這些直升機在戰爭中派不上大用場,原因不是它們不夠先進,而是無法抵達戰場,縱使抵達,存活返航的機率也相當渺茫。
不過,對解放軍而言,情況略有不同,它可在衝突爆發前把旋翼機前置部署,更貼近潛在戰場,雖然航程仍長,但後勤、備件和支援能量相對更接近前線。
即便在和平時期,中國也面臨將物資運補至偏遠地區的需求,包括南海島礁前哨。而持續擴增的兩棲攻擊艦艦隊,更是先進旋翼機的理想運用平台。北京深知,一旦戰時失去對傳統跑道的依賴,維持持續作戰能力至關重要,而直升機正是其中的核心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