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俄烏戰爭 美資深外交官揭川普一大失誤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當地時間18日,在白宮先後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及多位歐洲領導人會晤,川普在過程中,表現出不必要先停火、而是可以著重在直接達成和平協議的看法,引起多位歐洲領導人不安。曾擔任美國駐北愛爾蘭特使、參與塞浦勒斯、中東和南亞衝突談判的美國資深外交官哈斯(Richard Haass)直言,排除先停火之可能、直接進入最終地位問題(和平協議)的談判,是一個「重大的戰術錯誤」,因為這很可能只會延長戰爭,甚至不可能取得成功。
哈斯在接受外媒《Politico》專訪時表示,在他看來,目前俄烏尚不具備直接達成和平協議的條件,當務之急應該是先停止衝突,至於那些曲折的細節之後再慢慢解決,停火與和平協議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停火並不意味著你放棄任何權利,只是同意先停止戰爭,而永久和平則意味著你必須放棄權利,可能是領土、人口等等。
停火長短時間不一,在塞浦勒斯、朝鮮半島等地,停火已持續了半個多世紀,它們的停火並非完美,也沒有解決最終地位的問題,但比持續性的戰爭好得多。因為在蒲亭及其繼任者執政期間,談判只會非常複雜,涉及人口、自治區、領土、安全保障等諸多問題,甚至包括賠償、戰爭罪等,不是短時間就能達成的。
哈斯指出,無論川普本人的看法是什麼,在這場持續已3年多的俄烏戰爭裡,他與俄國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的私人關係如何,可能並不那麼重要,因為蒲亭有他的目標,川普有他的算計,外交政策更關乎各國和領導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國家利益,以及他們願意、能夠為此付出什麼,所謂的私人關係不應被過分誇大。
一、開啟談判前需具備的關鍵條件
首先,事件主角國家的領導人,都必須認同,停火或和平比維持現狀更好,而且還要有能力採取切實行動。
停火是目前最理想也最現實的目標,這本質上就是先停止敵對行動,將雙方部隊隔離開來;反觀正式的和平協議談判可能需要花上數月甚至數年,因為它涉及雙方所有最棘手的問題。
即便川普真的想跳過停火階段,直接專注於俄烏達成和平協議,但這樣做的前提,是所有實現正式持久和平的先決條件都已經具備,但現階段看來,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蒲亭和澤倫斯基之間的差距仍是「巨大的」。
二、蒲亭真的想達成協議嗎?他為何還不願意停火?
哈斯坦言,他認為蒲亭並不想要協議,準確的說,他不想要一份「烏克蘭能夠接受」的協議,他想要的協議是,烏克蘭現在或將來,不再是一個與西方有聯繫的獨立主權國家。
此外,蒲亭還明確表示,他希望進行各種領土轉讓,但澤倫斯基承認俄羅斯佔領了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大部分地區是一回事,簽署協議放棄烏克蘭對這些地區的所有權和權利則是另一回事。因此,他極度懷疑究竟能否透過談判達成持久和平。
目前,蒲亭可能覺得,戰爭和時間對他是有利的,若和平未能實現,責任應該落在澤倫斯基、而不是他身上。
在某些時刻,蒲亭或許會準備接受停火,例如針對性的制裁增加,或者美國明確承諾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能讓他明確意識到,更多的戰爭不會為他帶來更多成果,但目前對他施加的壓力還不足以達到這一點。
三、烏克蘭還有多少時間?
哈斯表示,因為修法等因素,蒲亭基本上可以無限期掌權(只要他還活著),而川普理論上幾年後就會下台。所有領導人都會思考自己在任期間能有什麼成就。比如:蒲亭想在自己任期內讓烏克蘭屈服於俄羅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思考如何在自己任期內,就讓台灣與中國統一;川普則在乎自己能以「和平締造者」的身分留下多少政治遺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表,這可能導致他們有耐心或缺乏耐心,取決於他們認為自己還能做多少年。
最後他也建議川普,若真的想朝正確方向停止戰爭,第一步是要先設法停火,第二就是要設法改變蒲亭的算盤,最好的辦法就是無限期向烏克蘭提供軍事和情報支持,同時對俄羅斯實施一些制裁。畢竟烏克蘭擁有的籌碼,來自過去3年多建立的強大防禦系統,但它之所以能做到這樣,主要是因為有來自歐洲、尤其是美國的幫助。現實狀況就是,俄羅斯擁有結構性優勢,它的人口是烏克蘭的3倍半,還有龐大且完整的軍工業規模,若放任烏克蘭孤軍奮戰,它是無法匹敵的,歐洲可以幫助烏克蘭,但即便歐洲加上烏克蘭,也未必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