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海域曾棲息古怪「哺乳齒鯨」 最小化石鯨現身維多利亞
在現代藍鯨與座頭鯨等巨型鬚鯨稱霸海洋之前,澳洲海域曾生活著一群短小精悍、外貌奇特的「哺乳齒鯨」(mammalodontids)。牠們身長不超過 3 公尺,雙眼碩大、下顎短小,滿口尖齒,卻屬於沒有鬚板的早期鬚鯨分支。最新發表於《林奈學會動物學期刊》(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的研究,描述了一種 2,500 萬年前的新品種——詹朱鯨(Janjucetus dullardi),化石於 2019 年在維多利亞州詹朱(Jan Juc)海岸由校長 Ross Dullard 發現。
詹朱鯨體長約 2 公尺,小到能放進單人床,是澳洲迄今發現最小的化石鯨,也是可能首例在當地出土的幼年鯨化石。雖然體型迷你,但屬於已滅絕的哺乳齒鯨家族,生活於晚漸新世(約 2,700 萬至 2,300 萬年前)的淺海中。這個家族中已命名的四個物種,有三種產自墨爾本東南方的維多利亞衝浪海岸。
小到能睡單人床 缺乏濾食浮游動物的鬚板
哺乳齒鯨與現代鬚鯨最大的不同在於——牠們仍保留牙齒,缺乏用以濾食浮游生物的鬚板。首個發現的物種「Mammalodon colliveri」於 1932 年出土,1939 年命名,擁有鈍短的顎骨,血管與神經豐富,顯示臉部與唇部肌肉發達;牙齒磨損至齦部,推測是從海底吸取獵物與砂礫進食。另一種 2006 年發現的「Janjucetus hunderi」,則有強壯的三角形吻部與鋒利牙齒,具備強大咬合力。這些特徵顯示哺乳齒鯨生活型態多元,但牠們如何以及何時與其他鬚鯨分道揚鑣,仍是未解之謎。
研究團隊指出,詹朱鯨的發現不僅豐富了哺乳齒鯨的演化圖譜,也揭示了早期鬚鯨多樣化的適應策略,凸顯澳洲南部在鯨類演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首圖來源:Ruairidh Duncan(CC BY 4.0)
圖片來源: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CC BY 4.0)
參考論文:
1、An immature toothed mysticete from the Oligocene of Australia and insights into mammalodontid (Cetacea: Mysticeti) morphology, systematics, and ontogeny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延伸閱讀:
1、「異齒鯨」化石揭露鯨魚跟海豚 如何「共演化」回聲定位能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