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柯建銘說公道話!她批賴清德才該當周處
[NOWnews今日新聞] 大罷免落幕,國民黨成功守住31席立委,民進黨則遭遇慘敗。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也被點名為「戰犯」,總統賴清德公開表態應進行改選,部分綠委更展開連署企圖逼宮。不過資深媒體人李艷秋說,賴清德如果要開鍘柯建銘,應先回答5個問題,包括誰決定用清除中共同路人,作為大罷免的主軸?
李艷秋指出,大罷免後看到柯建銘總召佝僂著背,小心翼翼地在議場走動,見人就低頭微笑打招呼,甚至輕聲細語與在野立委討論法案,這才讓人發現,原來柯並非一直瘋癲,而是用最癡狂的狀態演繹當家者所要求的囂張。然而如今,當家者卻發動綠委連署,逼柯卸下總召職位。
李艷秋說,過去被柯呼來喝去的小弟小妹,瞬間成了冤親債主,把「第一戰犯」的帽子硬生生扣在柯頭上。柯軟弱辯解「盡一切可能,讓國會過半,何錯之有?」甚至手抄曹植七步詩,感嘆同志相煎太急,如今讓人聯想起當年被雍正賜死的年羹堯。
李艷秋強調,大罷免雖然失敗,但唯一真正被「罷免成功」的,恐怕就是柯建銘本人,這結果充滿黑色幽默。她認為,打落水狗雖易,卻也應該有人替柯說幾句公道話。若說柯建銘有錯,那就是一年前坦言與賴清德討論過大罷免,卻未能制止「無差別罷免」的構想,反而火上加油、洋洋自得,還大聲宣稱自己能與總統共商國策。她直言,一切錯誤都源於柯建銘過度渴望成為立法院長。
至於賴清德,李艷秋認為,在要求柯建銘下台前,應該先回答五個問題:第一,誰決定以「清除中共同路人」作為大罷免主軸?第二,是否認為不挺民進黨就是中共同路人?第三,當罷團在街頭獵巫、辱罵榮民時,為何沒有制止反而致敬?第四,是否知道因為大罷免,台灣空轉一年多、一事無成?第五,將如何平復社會的撕裂與仇恨?
李艷秋回顧一年多來的罷免爭議,認為賴清德「雜質說」及「民主不是表決多數贏就贏」的論述,導致罷免聲勢急速下滑,最終引發民怨。更雪上加霜的是,風災期間賴清德對災民缺乏同理心,甚至要求屋頂被吹走的老人「自己爬上去鋪帆布」,這些言論成為選民憤怒的導火線,賴清德並非周處,因為沒有自覺自己是最大的「害」,因此讓柯建銘唸七步詩或許才是現實的註腳。
資料來源:李艷秋的新聞夜總會